文田砚.《峒之魅》大圆砚

标签:
文田砚梅山砚胡中纲溪韵阁藏砚湘砚 |
分类: 溪韵阁得砚记 |
文田砚.《峒之魅》大圆砚
一个溪砚世家三代人完成百年夙愿的故事,让我结识了胡中纲先生,也让我了解了湖南新化文田砚。2017年12月3日,收到了一方大圆砚。这是双峰溪砚第6代传人、胡氏溪砚世家第3代传人胡中纲先生寄给我试墨文田砚。
圆砚直径20厘米,厚2.5厘米。呈圆形,淌池。石色青黝,暗水波纹,砚缘留金色石皮。砚背镌“文田砚"篆印和“丁酉秋月”款。试墨过程中,觉得下发尚佳,墨色清亮,尤其是贮墨数小时不干。于是,这方砚成为我工作室的实用砚了。胡中纲先生告诉我,这是文田砚中的黑缎石,石色墨黑,纹如绸缎,形大石坚,质地细腻,矿物质由绿泥石、绢云母、电解石等组成。
新化是梅山文化的发源地。古梅山分十峒,后又演变为上中下三峒,在梅山这座花果山中,一峒就相当于一省。上峒梅山、中峒梅山都在新化,下峒梅山在安化境内。梅山王国分峒而治,几个民族杂居于此,创造了自己的古文明。故是砚以《峒之魅》名之。
文田砚产自湖南省娄底市新化县雪峰山脉紫鹊界山下一带,经历了几亿年的地质演变,聚天地之灵气,加上长年茂盛的植被及河流的滋润,形成了结构细密、硬度适中、色泽典雅、纹理丰富的上好砚石。文田砚坑口在雪峰山脉下的炉观镇永丰桥村(原称中田村)贺家岭、文田镇廖家坝和天门乡长丰村。主要有色泽碧翠的绿豆石,黝黑如绸的黑缎石,以及晶莹如玉的墨晶石等石材。
一方文田砚,承载了三代人的愿望。胡中纲生活在砚雕世家,祖父胡天庆老先生(1893—1976年)就是溪砚第4代传人。在年轻时曾到过新化,在大山里找到了一种让他怦然心动的制砚石材,但最终没有能采石制砚,直到临终前胡老先生仍在念叨此事。父亲胡志祥(1938年—2005年),雕砚手艺在当地也是小有名气,临终时又向中纲提及新化砚石之事。
2007年,胡中纲为了完成这百年夙愿,先后4次来到新化县紫鹊界山下的文田镇,找到了当初让祖父心动的石材。尤其是绿豆石,石色墨绿诱人,或深或浅,斑斓多姿,美不胜收。为了完成祖父的心愿,胡中纲把几十块石料带回双峰,制成砚台。发现其制成的砚台呵气可研墨,且经久不干。2013年,带着妻子舒翠华和女儿
,背井离乡,落户新化,成为第一个用当地石材制砚的人。紫鹊界下,新化梅山文化历史悠久,胡中纲取砚名为梅山砚。2015年8月,湖南省文化厅副厅长鄢福初为胡中纲题字“文田砚”,寓意文人墨客耕耘之田,且最初是在文田镇找到砚石,梅山砚也就改名为文田砚。
2017年12月7日,湖湘访砚第二站,专程去新化拜访了胡中纲先生。次日,胡中纲先生驱车40公里,陪我们来到炉观镇永丰桥村贺家岭坑口。其主峰当地人称冲天蜡烛峰,属雪峰山脉。裸露的岩体,色泽翠绿,但也只有岩底边一斜层石材可以制砚。在溪涧中,我们寻觅着奇石。被溪水冲刷光洁的绿豆石镇纸,天然成型的黑缎石笔架,还有一椭圆卵石,紫底绿纹,居然是天成的敦煌飞天图。天然文玩,收获颇丰。
然而,有一个问题一直萦绕于心:新化产墨晶石,又被称为"楚石"、"黑玛瑙",以墨晶石雕制墨砚,据说至今已有300多年历史。上世纪七十年代,新化开办了国营工艺厂,制作砚台、印章、把玩件等,曾远销东南亚等国。那么,当时砚台的名称会是什么呢?
此外,新化墨晶石其实主要为印材,偶尔制作砚台,亦属工艺品。遗憾的是新化访砚,忘了试墨最初制作文田砚的绿豆石。
195.01
前一篇:溪砚.《瓜瓞绵延》随形砚
后一篇:沅州石砚.井池长方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