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化石砚.《九流之珎》玳瑁石门字砚
一直想收藏一方典型的玳瑁石砚。2018年3月12日,收开化石砚传承人、衢州市民间工艺大师张晓宁先生的快递,如愿以偿地得到一方玳瑁石门字砚。砚长15.5厘米,宽8.3厘米,厚4.8厘米,砚为长方形,门字砚,鹅腹岗,背复手。砚台虽小,但对于玳瑁石来说,算是大料了。形制规整,砚岗饱满。复手内刻“开化玳瑁,张翔藏,宁刊”。因石得钱江源汇九条溪流之马金溪汕滩而砚名《九流之珎》。
砚色青碧,石品丰富。堂背侧均现紫褐色玳瑁斑,即传说中典型的玳瑁纹。珍稀石品,难得一见,可遇不可求。整体为歙石之粗罗纹,砚堂有如洮石之溅墨点,歙水舷之金银线;侧有庐山绿之山水;背有端鹤屎斑和虫蛀,更有金银纹如云烟,状似鹤舞。抚石如肤,细腻温润。而玳瑁斑处,硬度有异,略隔手却不阻墨。试墨中研磨无声,下墨平和利爽,发墨均匀油亮。唯砚台洗净后,研磨处仍留有墨痕。
此前,还收藏有张晓宁先生制作的三方开化石砚:黄玳瑁石箕形砚,砚呈土黄色,桔红色水波纹,黑色鱼子纹,间有淡黄和褐色斑纹。2021年7月,此砚转赠北京砚友收藏在阳明居。青玳瑁石淌池砚,石色青绿,天然水波纹,富含绢云母;眉纹石云水纹随形砚,石色黝黑,长眉纹,间有水波纹和金星,似歙。张晓宁先生是开化石砚的开拓者、传承者和宣传者,他对开化石砚的执着,着实令人敬佩。
九流之宝。开化县位于神奇的北纬30°线上,浙皖赣三省七县交界处,白际山、怀玉山、千里岗三条山脉延伸至境内,是钱塘江的源头,由寒武纪的花岗岩地质延升至震旦系地质构造,岩性构造极其复杂,属我国板岩分布区,并具有各种沉积岩、变质岩的多样性,成就了砚石蕴藏量的丰富性。开化境内水系发达,每逢汛期来临,洪水自开化县钱江源头起,沿线不断汇聚九条支流,途经马金七里泷峡谷、密赛峡谷、龙潭峡谷,沿途激流带动着大小卵石,一泻千里。石料在水中经历滚动、撞击、磨砺、冲刷的同时,也不断地吸取、沁染水中云母等微量元素。石中微量金属也进一步受到氧化和硫化,籽料卵石的色彩及致密度会逐步发生变质作用,石品也就变得细润而美观。因此,处在金溪中游的汕滩,溪水中可谓是藏珍蕴宝之地。
玳瑁之珍。由于九流汇聚金溪,形成了开化砚石的多样性。可以说,全国各地的石品,在开化都能找到它的踪影。有如洮河石、石城石的开化山水纹绿石;如歙眉子坑的开化眉纹石;如歙、鲁金星的开化金星石;如松花石的开化带石、开化木纹石;如绿端的开化鳜鱼斑石,如易水乌金石的开化黑石、乌金石,等等,可作为砚石的多达10余种。主要有开化玳瑁石砚、开化带石砚、开化眉石砚、开化黑石砚、开化乌金石砚、开化青石砚等。开化玳瑁石砚独步砚林,石色青润,有波纹及玳瑁般的黑色块状和黄色块状,并呈万变流动状,成岩距今约8亿年的色岩系岩石,摩氏硬度为2.8度左右。玳瑁石富含云母而有折光,随着角度的变换,呈现多变的纹理和肌理效果,纹以水波为主,色有黑纹、金纹、草纹等。成砚美观大气,石品细腻温润,砚面如镜却不拒墨,下墨快且发墨莹润如油,为古代文人墨客所钟爱。惜玳瑁砚石难求,产量极低,以致有人用梨皮石来冒充,坏了玳瑁石砚名声。
名砚之五。清赵汝珍《古玩指南》在第九章“砚”第二节“砚之种类”记载:“石砚则以其产地的不同,有端砚、歙砚、乌金砚、灵岩石砚、开化石砚、大沽石砚、辰州石砚、溪石砚、洮石砚、紫金石砚、红丝石砚、角石砚、绿石砚、金星石砚等十余种。”不管是有心还是无意,开化石砚列第五,故有第五名砚之说。宋唐积《歙州砚谱》记载:“浙石:属衢州开化县,俗谓之玳瑁石。其纹正如玳瑁,傍视则有波纹者。可为碑材、帛碪、柱础之类,至易得。”并在品目中评“浙石。一等:纹如玳瑁斑。”宋代佚名《歙砚说》记载:“淛石,出衢州开化县界,斑若玳瑁然。”文中的“淛”同“浙”,当时,把开化作为歙砚的重要坑口产地,将开化的制砚石材称为“浙石”,这也意味着开化玳瑁石砚最早始于宋或早于宋。
10.03.01.01
开化石砚.《九流之珎》玳瑁石门字砚.张晓宁制.溪韵阁藏
10.03.01.02
开化石砚.黄玳瑁石门箕形砚.张晓宁制.溪韵阁转阳明居藏
10.03.01.03
开化石砚.青玳瑁石淌池砚.张晓宁制.溪韵阁藏
10.03.02.01
开化石砚.眉纹石随形砚.张晓宁制.溪韵阁藏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