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星砚.《一叶知秋》随形砚
2018年6月28日,中华名砚寻访团齐鲁行第6站,费县刘庄访金星砚。在王印堂先生陪同下,实地考察了岐山寺金星砚矿坑,参观了寺口村的印堂砚坊。然后来到县城的银光文创园,拜访临沂市金星砚雕刻技艺“非遗”传承人王开全先生,得王开全先生所制金星砚一方。砚为随形,状如树叶,长18厘米,宽26.5厘米,厚2.5厘米。平板无缘,中间瓦陷为堂如叶卷,左右略刻一柄三叶脉似叶舒,左挖云池如虫噬之洞,砚侧随形留皮犹如叶齿;池内金星点点,池边金星巧刻喜蛛;整砚乌黑发光,金星闪亮。砚背留篆书款,镌王开全先生号”砚田农“。砚台少施斫凿,妙趣天成,达天人合一之境,足见砚人匠心。且命名《一叶知秋》,亦可寓意喜从天降、大业有成。
王开全先生,山东费县人,1953年生。第二届中国文房四宝制砚艺术大师,临沂市金星砚雕刻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2013年应山东银光集团所邀,到费县银光文创园设立砚田农工作室,建立金星砚制作技艺传习所,收徒授艺,传承金星砚文化。2014年10月,61岁的王开全先生,还参加了在清华大学举办的中国文房四宝协会高级技艺研修班学习。王开全先生在砚田孜孜耕耘三十载,潜心研究制作技艺,取众家所长,形成了自己依石取形、因纹立意、雕琢简约、古朴典雅的独特制砚风格。
同行的王印堂先生介绍,这方砚是金星砚老坑第五层之石,实属少见。金星砚有东、西、西南三个砚石坑,都在寺口村岐山寺前逶迤向南的溪涧底下。以前人工开采,只挖掘上中下三层。现在采用现代工具挖掘,西坑、西南坑又开采了三层,第五层多半为平板状石,厚度约3厘米,金星又大又圆又亮,制砚非常漂亮。金星砚矿脉由西北向东南呈45度倾斜,所以老坑东坑越挖越深,第五层开采更难,这层石产量少,没有大块,而砚石常年浸于溪水下面,非常温润细腻。
金星砚坑的上层为扁平状卵石,石呈紫黑色,光泽较差,石质较软,发墨较慢,金星显得稍暗。中层为大扁平卵形子石,较上层大二至三倍,其大盈尺。间有阔大如釜者,直径长至数尺,厚三五寸。石夹于千页岩中,坚而不顽,色黑如漆,温润如玉,磨墨无声,发墨有光,金星屡见,大小相间,是金星石中的上品,制砚最好。下层石为扁平石板,厚5~8厘米,整体无隙,绵延不断,其石质与中层卵石大致相同,磨光后色如墨玉,光气逼人,金星闪烁夺目,适合精雕细刻。此层产量最大,是金星砚的主要料石。但石质微滑,下墨亦较慢。笔者之前已收藏有上层和中层一砚一石,上层为随形砚,中层为砚板。
14.06.01.03
金星砚.《一叶知秋》随形砚.王开全制.溪韵阁藏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