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四大名砚.洮砚

(2016-03-23 12:57:22)
标签:

洮砚

水泉湾

溪韵阁藏砚

砚台

陇砚

分类: 溪韵阁藏中国砚石名录
洮砚

洮河砚因洮河而得名,简称洮砚,是具有悠久历史的石砚,在宋朝时已闻名全国,与广东的端砚、安徽的歙砚及山西澄泥砚齐名,被誉为中国四大名砚。洮砚石产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卓尼县洮砚乡洮河之滨,是水成岩的一种,又名辉绿岩。洮河砚,以其细密晶莹、清丽动人、石纹如丝,似浪滚云涌等特点,为历代皇家所珍藏,备受文人雅士青睐。

洮砚石料出自甘肃古洮州,即现今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卓尼县东北五十多公里的洮砚乡喇嘛崖岩层之中,此处三面环水而水势激湍,洮河东岸的老窟石洞喇嘛崖山之腰。历代以来,尽管山崖险峻、道路崎岖,三面环水,水流湍急,开采难度十分巨大,但开采洮砚石料的工作从未停止,并挖掘出许多的稀世珍品。

洮砚石据地质专家测定,形成于古生代的泥盆系,大约为四亿万年至三亿五千万年前。属泥盆系中水成岩变质的细泥板页岩石。坚细莹润,发墨细快生光;墨贮于砚中,冠盖成珠,月余不涸,亦不变质,保湿利笔。

绿色是洮砚石料的代表色,有墨绿、碧绿、辉绿、翠绿、淡绿、灰绿等色相。墨绿亦分深浅两种浓度,深者近于黑色。最上品为绿漪石,俗称“鸭头绿”,其次为辉绿色的“鹦哥绿”,淡绿色的“柳叶青”。带黄标者更为名贵,有“洮砚贵如何,黄标带绿波”之说。还有洮河紫石,其中暗红色者可与辉绿石媲美。洮石不但色泽美观,而且天然形成的石纹图案更显神韵。有的如惊涛骇浪,有的如平水微波,有的如云、气、点等多种自然图案,充分地显示出动感。

砚石莹润细腻。洮河砚材水份充沛,手感滑腻,故以虽经酷暑而墨不干之盛誉称雄于诸砚材。结构紧密。洮砚砚材颗粒极细,粒径在0.01毫米以下。颗粒与粉尘粒径分界点为0.07毫米,所以洮砚颗粒比一般粉尘还细小。洮砚石料中还含有多种金属离子。所以,洮砚发墨快,而且墨汁细,有光泽,具有滑不拒墨,涩不滞笔的优点。硬度适中。洮砚砚材硬度为摩氏3.5—4度,作为砚材恰到好处,适合雕琢。

宋代大文豪苏轼、黄庭坚赞叹洮砚:“洗之砺,发金铁,琢而泓,坚密泽”、“久闻岷石鸭头绿,可磨桂溪龙文刀,莫嫌文吏不使武,要使饱霜秋兔毫”。当代书法大师赵朴初题诗:“风漪分得洮州绿,坚似青铜润如玉”。

洮河绿石的主要名坑:

喇嘛崖是洮河砚石的主要名坑,历史悠久,自唐宋就开始开采。喇嘛崖有老坑和新坑之分,老坑在下,新坑在上,老坑采石难。老坑又称宋坑,自唐宋时就一直开采、洞窟极深。喇嘛崖石的石品级别最高,在郝氏洮河石等级分志表中,将老坑石分为特等、上上品。喇嘛崖石的最大特征是膘肥肌嫩,色泽明艳,多具有金星点(俗称铜钉),且含大量水纹,云纹或气纹。水纹多呈细条纹,近年来也开采出有少量宽条纹,色泽近白色的砚石,十分名贵。

水泉湾距喇嘛崖约二里,是洮河石中仅次于喇嘛崖的名坑。开采历史悠久。水泉石肌肤细嫩温润,石膘多为白色,色泽较喇嘛崖石较浅,优质水泉石可与喇嘛崖石比美。

纳儿石也称水城右边石,距喇嘛崖约()里,石有紫,绿二色,石色稍浅于水泉石,所产紫石肌理细腻,发墨不亚于绿石,居洮河砚石之中上品。纳儿石产在纳儿村附近的北沙扎村对面的阳坡崖上,因纳儿村西、南、北三面环水,为古洮州八景的“水抱城庄”。砚石露头于村子右边,历代称之为“水城右边石”,现在以村直呼“纳儿石”。砚石仅有一层,呈北高南低倾斜状镶嵌在岩石中,可用厚度在40—50公分左右,呈灰绿色。纳儿石基本与水泉石相近。石肤表面的膘色焦黄,大多带有小黑点。肤层较薄,色泽较暗。石肌结构不甚均匀,硬度分布也有差别,尤其是水纹砚石,色深处硬于色浅处。色泽稍浅于水泉湾石,翠绿中夹有青灰成份。其石理与喇嘛崖石和水泉湾石相比,显得“肌瘦膘薄”,石中的杂质“筋骨”也多于喇嘛崖石石和水泉湾石。“筋骨”中有黑红断瑕、白硬筋。石肌分红、紫、绿三色。

卡日岩是洮砚开采最晚的一个坑,自2000年开始开采,石质较为粗糙,总体上次于喇嘛崖、水泉石和纳儿石,但优质卡日山石石色深绿,肌理细腻,石纹千变万化,奇幻无穷,不逊色于水泉石和纳儿石。

 

四大名砚.洮砚

四大名砚.洮砚

 

链接:新闻

2006年5月,卓尼县发现一方长310㎝,宽205㎝,厚102㎝,重9.5吨的喇嘛崖绿色宋坑洮砚优质巨大砚材。在搬运过程中,砚材奇迹般地从50㎝(厚)处均匀开裂为相同的一对“同胞”砚材(修整后分别规格为310㎝×205㎝×50㎝和298㎝×180㎝×40㎝)。喇嘛崖洮砚矿点的砚石结构最细密,硬度适中,是至今所采洮砚石中最大上乘的砚材。历来俗称“老坑石”或“窝子石”尤其是绿色砚石无论在色相、色度、纯度居洮砚诸坑所产砚材之首。该洞窟自宋代开采以来,由于历来开采方法原始落后,现已深不可及,几尽枯竭。这方巨大的喇嘛崖洮砚砚材是1958年“引洮”工程从喇嘛开渠时,随较大面积的山体炸落下滑,掩埋在流沙中的遗石。

四大名砚.洮砚


火焰红

四大名砚.洮砚
鱼鳞黄膘

四大名砚.洮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