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四大名砚.歙砚01眉子坑下坑

(2016-03-19 20:18:35)
标签:

徽砚

眉子坑

歙砚

溪韵阁藏砚

砚台

分类: 溪韵阁藏中国砚石名录
歙砚01眉子坑下坑

眉子坑,在罗纹山中(罗纹山即龙尾山)从溪流至砚坑30米左右,这溪即芙蓉溪。唐开元时开采,宋代继而采之,元代之后未见开采。直到1984年,砚石矿再次开采,此次开采收获较大。但不到一年,该坑有难出佳石了。

眉子坑从上往下分为上、中、下三坑。眉子上坑,是指明清以后沿宋代开采的眉子坑矿脉中段继续向上开采所出石品,眉纹是长的线型眉,称为“浮幼眉”,硬度低于中、下两坑,是在2000 年前沿眉子坑矿脉最上段开采所出石品,其中心矿脉石品是眉纹比较小、散、幼细,色黑紫,折光弱,边缘矿脉的眉纹飘散,底质相对粗松,石色偏淡,折光不强,但不影响磨墨实用,少数的浮幼眉也能成为精品砚材。另外,在眉子上坑左上侧的位置还出眉子坑“鱼子纹”石品,石色偏黄,有鱼子点,青黑和鳝鱼黄两种鳝肚眉纹也出于此。其特点是眉纹如一线之痕,一块砚石上的长短变化不明显,两头尖、中间略鼓如枣核称为枣心眉纹,另还有龙蛋(金黄色圆圈状纹理被当地人称之为鸭蛋)、线眉等石品。这些石品欣赏性佳,但绢云母的含量相对低,少有折光,所以在实用性上低于传统佳石。

眉子中坑亦称宋坑,眉纹比较粗阔,长眉纹之间相互交错,有的眉角不尖不收,向外发散,化成罗纹,质地比下坑略粗,色泽为银黑与银白,下墨比上、下两坑略为爽快。其中绢云母含量丰富,折光很强,虽然石质莹洁度不如眉子下坑,但光感明显。中坑近下坑处,眉型细弯,眉角略有散出。绢云母细密较多,其眉纹更接近于唐坑眉纹。

眉子下坑亦称唐坑,是眉纹矿脉的下段,石质细腻紧密滋润,石色银黑之中泛着青灰色泽,多为细短而聚的弧线型眉纹,眉角多凝聚微微上扬翘角,乌黑亮泽,眉纹长度不超过1 寸(宋文献记载“眉子如甲痕或如蚕大”),底质莹润,其中石之最佳者,底无纹理,绢云母颗粒细密,在不同的光线角度和湿水后观看,银芒闪烁,底色银黑,眉纹柔美。下坑所出的眉纹典型,有粗眉纹,细眉纹等等,其纹色清晰,石质荧洁。

古人所云唐坑眉纹有“甲痕”和“卧蚕”,“甲痕”是指其眉纹线条凝细简洁,微带有弧,眉尖凝而微翘。“卧蚕”是指其线条略粗,如蚕微弯。“眉子下坑”还有其他一些眉型,有如唐代仕女之“娥眉”,有细长而中心微有隙丝的解索眉,有阳刚秉正的直眉。其共同特征是眉的线条凝聚而浓黑,眉角聚集。眉子坑和其他坑口都有“子石”石品,在芙蓉溪、稻田、老旧房基中挖出的子石中,以芙蓉溪子石最佳,其中也有少量眉纹子石,但唐坑子石十分少见,各类子石表皮上长时期形成的珍珠皮包浆,也是吸引众多收藏者的独特之处。也有“光板”石品,所谓“光板”,就是没有明显的纹理和石品特征的砚石,是正脉之外的砚石。但也有少量佳品,或者胜在石质纯净细腻,或者胜在纹理美观稀少。它们以“眉子坑”和“水舷坑”的“光板”比较常见。

眉子坑一直是龙尾砚石中代表性的坑口之一,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古代许多有关歙砚的典籍里都会提到眉子坑。直至今日,眉子坑出产的眉纹砚依然是优质歙砚的标志之一,歙砚中石质最佳、市场价格最高的还是眉子坑出产的唐眉砚石。还有眉子坑的坑壁石,虽然眉纹已略显飘散,但其纹理充满动感之美,依然让人爱不释手。

宋 唐积 《歙州砚谱·石坑》:" 眉子坑 在 罗纹山 。 开元中发,属程於地。从溪下至取石处九丈五尺,其阔二丈六尺,深一丈三尺。坑皆无土相杂。"

 

四大名砚.歙砚01眉子坑下坑

 
四大名砚.歙砚01眉子坑下坑溪韵阁藏砚.眉子坑下坑雁湖眉纹歙砚
四大名砚.歙砚01眉子坑下坑溪韵阁藏砚.眉子坑下坑雁湖眉纹歙砚(原石)

产地:江西婺源

坑口:眉子坑下坑

砚式:随形砚,如意池

规格:22×10×1.5厘米

石品:色黑,雁湖眉纹,又称雁攒湖眉子,眉纹交织成对,密集如群雁飞集之状

说明:

 

名录所示砚石均可商价、交流,有意者可发纸条联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