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砚石图录.浙江

标签:
淳安青溪砚江山西砚越砚开化石砚华严寺砚吴兴青石砚台方山石砚东阳涵碧石 |
分类: 中国砚石图录 |
浙江省(16)
001-淳安青溪石砚
淳安青溪石砚,产于浙江淳安(旧名青溪)千岛湖淳安叶家乡、妙石乡一带龙眼山龙潭瀑布中段的洞源村龙眼龙潭水中而得名。
青溪石又称“青溪龙石”、“青石”,以用它制成的砚石称“青溪石砚”或“青溪砚”。该石为灰黑色粉砂质板岩,赋存于奥陶系地层中,石质坚润,结构严密,抚之如肌,磨之有峰。根据其颜色、质地、纹理的差异。青溪石可分为云龙、雨夹雪、眉子三种:石中具有云纹,且布满了金星的称"云龙";在灰黑色石上镶嵌着颗颗银星的称"雨夹雪";在石中布满眉毛状金丝,宛如流云飞升的称"眉子"。
002-江山西砚
西砚产于浙江江山大陈岭乡和常山青石乡一带,迄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因这里在唐咸通年(公元860-873年)年间属西安县,而出产砚石的大陈岭乡砚山前有一清流名“西溪”,故用此石制成的砚台称“西石砚”或“西砚”。
明万历年间为西砚生产的全盛时期。现知其砚石为钙质泥岩,赋存于上奥陶系黄泥岗组中。按其色泽、纹饰等方面的差异,可以将其分为五种:⑴普通西石,现今每年用此石制成的砚达10万方以上。⑵紫石,为紫红色钙质泥岩,年产这种石砚约1000方。⑶紫金石,其色如紫金,年产这种石砚约三、五方。⑷紫袍玉带石,把在紫石中贯穿有一条白筋者,年产这种石砚约一方。此砚最为名贵,每方砚售价达人民币1万无以上。⑸熊猫石,指砚石具有“白中晕黑,黑中晕白”的珍贵石眼,以及紧靠石眼存在着一小片绿色者。利用这种“巧色”可以生产出具有熊猫翠竹特色的“熊猫砚”。江山艺术雕刻厂在六年中才生产这种石砚一方,极为珍贵,售价很高。
003-绍兴越砚
绍兴越砚越石产于浙江绍兴市城东南约11公里的会稽山区平水上灶乡一带,因古代越国的首都在会稽得名,制成的砚台称“越石砚”或“越砚”。
上灶乡为春秋欧冶子为越王铸剑设灶之地。附近唐家岙产“越石”,质地细腻,有紫、青、黑三种颜色,色泽妍丽,绚丽多彩;石上纹理丰富,构成的花纹有青花、鱼脑、蕉叶、金丝、银丝、紫袍、玉带、虎捺、美人红等。石中隐现青色花纹的称青花,隐现绿色花纹的称蕉叶,形似虎皮纹样的称虎捺,中镶玉色条纹的称玉带,呈紫红色花斑的称紫袍和美人红,在紫红色花斑中镶嵌白色方解石脉条纹的则称紫袍玉带。以越石制作砚台有呵气成云,研墨无声,发墨而不滞笔等特点。石坑有上岩、中岩、下岩之分,其中以下岩所产为上品。明散文家张岱在《陶庵梦记》中就叙述到以“越石”琢成“著墨无声而墨沈烟起”的“天砚”,视为珍品。清代“扬州八怪”之一的著名书面琢刻家金农,在会稽山游览时曾拾得一方石,因石色美观,石质滋润,心中甚喜。带回扬州后经过精心雕琢制成一方佳砚,爱如珍宝。
004-常山开化石砚
005-温州华严石砚
华严石砚,又名罗浮石,产于温州江北罗浮山、华严山,王羲之得之甚喜,简帖中有:“近得华严石砚颇佳”之语。
采的历史久远,
006-丽水紫石砚
丽水紫石砚,史料没有记载产石砚,所谓的丽水紫石砚,是指丽水唐代土坑墓出土的一方紫石端砚。丽水小顺石,应该是印石,是否能制砚,不得而知。小顺石,又称丽水石、云和石,出自浙江省丽水市云和县东北17公里的小顺。该石质细腻温润,微透明至全透明,性软滞涩;有红、黄、白及橘红、橙黄、紫罗兰等颜色,色彩明丽,花纹多姿;软硬适中,柔润受刀;其中小顺冻按颜色分有白冻、黄冻、红冻、彩冻数种。小顺叶蜡石矿控制矿体长450米,矿体厚4~17米,早在元明时期就被开采用作篆刻材料,但没有大材,多为不规则薄料。
007-吴兴青石砚
吴兴青石砚:《云林石谱》所记载的是用于制作假山的石材,是一种景石。南宋赵构《翰墨志》。记述浙江吴兴的青石圆砚时称:“今苕(“吴兴”的别称)间不闻有此石砚,岂昔以为珍,今或不然?或好事者发之。抑端璞、徽砚既用,则此石为世所略。”但家乡似乎没有此砚的传承。宋虞龢论文房之用,有吴兴青石圆研,质滑而停墨,殊胜南方瓦石。
008-奉化明石砚
奉化石砚,出自浙江省宁波奉化市,也称奉化明石砚。《云林石谱》奉化石:“明州奉化县诸山大石中,凡击取之,即有平面石。色微黄而稍润,扣之无声。其纹横裂两道,如细墨描写一带夹径冷林烟雾朦胧之状,或如深墨点染成高林,与无为军所产石屏颇相类。但石质顽矿,凡镌治旋薄,则纵横断裂。亦可加工磨砻为研屏,土人不知贵。”
009-青田石砚
青田石砚,产于浙江省丽水市青田县方山、山口一带。
青田石主要用于印材和雕刻工艺品,自然也能制砚,但所见未几。青田石青田石主要组成矿物为叶蜡石,质地致密细腻、坚韧,温润光洁;显蜡状,油脂、玻璃光泽,不透明、微透明至半透明,少数透明;颜色呈青、黄、淡红及青灰等,以淡青色居多,细分有青白、浅绿、黄绿、翠绿、淡绿、紫蓝、深蓝、灰蓝、粉红、灰白、灰等色。其石质细腻,脆硬合适,随刀刻划能尽得笔意韵味。
010-台州石砚
台州石砚台州砚造型比较规范,一般是方形、长方形、圆形、椭圆形,很少有五花八门奇形怪状的品种。由于石材坚硬,再加上制砚者都不是专业砚匠,砚面上很少有精雕细刻的纹饰,有些虽有,也很粗犷简洁。砚底则均为毛坯,一斧一凿痕迹分明。周边却因砚身厚,往往雕有凹线或简单纹饰,很多方形砚四面角雕有四足,跟其它砚种相比较,台州砚自成独特风格。台州石砚
011—长屿温岭石砚
温岭石砚产于长屿硐天,自南北朝开采石料以来,大部分的石料都用建筑、道路及桥梁之上,同时,部分石料经艺人们的加工,雕刻成一精美的艺术工艺品,闻名于世。《温岭县志》
012—诸暨紫石砚
诸暨紫石砚:产于绍兴诸暨市乌带山。该石即为紫石英,形色如石榴子。《会稽记》:“诸暨县西北有乌带山,其山上多紫石,众人莫知之,居士谢敷少时经始诸山,往往迁昜,功费千计,生业将尽,后游此境,夜梦山神语之曰,当以五十万相助,觉甚怪之,旦见主人床下有异色甚明澈,试取莹拭,乃紫石,因问所从来,云出此山。遂往掘,果得,其利不訾。”
013—方山石砚
方山石砚:又称黄岩石,产于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原黄岩县)
014-东阳涵碧石砚
东阳涵碧石砚产于浙江省金华东阳市城南西岘峰东北麓涵碧池一带。
唐末文学家罗隐曾取涵碧池石作砚。《云林石谱》涵碧石:“婺州东阳县之南五里,有涵碧池。唐令于兴宗得其胜概,凿池面瀑布,有二大石鱼置池面。鱼之前有石一块,高丈二许,巉岩可观,石之半凹然如掌。
015—观音石砚
观音石砚产于永嘉(今浙江温州)砚溪,温润不及产于溪中者。有人把华严尼寺砚称为永嘉石砚。其实在永嘉石砚也称观音石砚,产于永嘉砚溪,采自溪水之中的砚石比较温润。
016—仙居木鱼石
仙居木鱼石,又称响铃石、响铃岩、凤凰蛋,产于浙江省台州市仙居县湫山乡抱龙村响石山。该石是一种空心石块,呈圆形,形态迥异,或像木鱼或像马铃。一般似鸡蛋或碗口大小,最大者如脸盆,重达五、六十公斤,最小者如玉米粒,重几十克。表面灰白色,高低不平略粗糙,间有纹理图案。其空腔内物质有的呈粉沙状,有的呈卵石状,有的为液体,随手摆弄可发出声响。尤其是原石,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
仙居木鱼石的质地有粗有细,石质细腻者,常有光泽,声音清越,但造型少奇特;石质粗糙者,石色暗淡,声音沉闷,但多有玲珑之形态。古代文人墨客曾以木鱼石为罐为砚,所盛水墨久不变质;现有的用此石并制成石琴,其音色亦不同凡响。
仙居木鱼石是一种火山喷发物。火山喷发时,由于岩浆特别粘稠,其中又含有较多的气体,因而形成了灰白色的空心石头。响石山原名猴山,距城关约40公里,历年来抱龙村村民在响石山上偶尔可以捡到木鱼石,近年因村民大量地采挖此石,现山坡表面已基本无石可寻,但山体土层中还有相当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