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建筑明珠——福建土楼

标签:
福建土楼风水中国传统建筑旅游 |
分类: 北京景点推荐 |
福建土楼以历史悠久、规模宏大、结构奇巧、功能齐全、内涵丰富著称,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被誉为“东方古城堡”、“世界建筑奇葩”,“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神话般的山区建筑模式”。
风格奇异的土楼民宅主要散布在福建西部和南部的崇山峻岭中,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悠久的历史文化著称于世。最常见的是圆形土楼,同时还有方形土楼、交椅形土楼等,因其大多数为福建客家人所建,故又称“客家土楼”。
福建土楼产生于宋元,成熟于明末、清代和民国时期。世遗土楼中最古老的集庆楼已是600岁高龄,最年轻的善庆楼只有30年历史。
土楼是以生土作为主要建筑材料,掺上细沙、石灰、糯米饭、红糖、竹片、木条等,经过反复揉、舂、压建造而成。楼顶以火烧瓦覆盖,经久不损。土楼高可达四五层,供三代或四代人同楼聚居。聚族而居的土楼是个丰富多彩的小社会,永定承启楼拥有384个房间,最多时曾住过800多人。
土楼所在的闽西南山区,地势险峻,人烟稀少,野兽出没,盗匪四起。土楼依山就势,既吸收了中国传统建筑的“风水”理念,又适应聚族而居的生活和防御的要求,巧妙地利用了山间狭小的平地和当地的生土、木材、鹅卵石等建筑材料,是一种自成体系,具有坚固、防御性强,又极富美感的生土高层建筑类型。
其外墙厚一至二米,一二层不开窗,仅有的坚固大门一关,土楼便成坚不可摧的堡垒。为防火攻,门上还设有漏水、漏沙装置,紧急时楼内居民还可从地下暗道逃出。如今,土楼早已不再是堡垒,但那些完备而精致的防御设施,仍让人们惊叹不已。
外观厚重的土楼,也承载着厚重的传统文化。发人深省的楹联匾额、与楼共存的私塾学堂、教化育人的壁画彩绘,无不昭示着历朝历代土楼人家“修身齐家”的理想和“止于至善”的追求。振成楼“振作哪有闲时,少时壮时老年时,时时须努力;成名原非易事,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要关心”的楹联备受世人赞喻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