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小小鬃人 浓浓京味儿

(2011-10-19 23:27:01)
标签:

白大成

北京

鬃人

非物质文化遗产

关公战秦琼

旅游

分类: 北京旅游文化
http://www.bj.chinanews.com/news/2011/1019/U78P23T2D19512F3DT20111019105244.jpg浓浓京味儿" TITLE="小小鬃人 浓浓京味儿" />
 

  鬃人?年轻人可能已经不知此为何物,但是上了年岁的老北京人都认识。

  日前,北京惟一传承鬃人制作手艺的民间艺人白大成在西城区文化中心进行了一场鬃人讲座,吸引了不少老年人捧场。

  据白大成介绍,鬃人始创于清朝末年,深受京剧与皮影戏的影响,人物造型身高一般约9到16厘米,头部和底座用胶泥脱胎,底座上还要粘一圈二三厘米长的猪鬃,然后用秫秸秆做身架,蓄些棉花,再用丝绸做外衣,最后依据故事勾画人物脸谱,描绘服饰。

  把做好的鬃人放在铜盘里,“铛铛铛”,小木槌一敲盘子,小鬃人便神奇地转动起来,俨然一副武戏对打的架势,一场“京剧”就这样开始了。因此,鬃人又称“盘中戏”。为了赋予鬃人灵气,白大成始终坚持传统手工,保持它的艺术特色,一个作品从脸谱绘画、服装剪裁、服饰设计、颜色搭配等十几道工序,全是他自己完成。如今,鬃人已经获得北京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认证保护。

  “鬃人做起来不难,玩起来简单,但里面的‘功夫’深了。”白大成说,无论是做、是玩,得了解上千年的中华文化,知道人物背景、历史故事,“你不能‘关公战秦琼’不是?”白大成继续说,鬃人为什么能在盘子里旋转而不倒,就是因为有重心,和做人一样,应该适应社会变化,但不能随波起伏,倒在现实的洪流中。“传承,才能延续北京的特色,体现北京精神的历史感。”白大成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