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的名吃
(2010-11-13 16:21:05)
标签:
魏占才天桥羊霜肠豆汁爆肚美食 |
分类: 北京景点推荐 |
闻名中外的天桥市场,是劳动大众的乐园,这里不仅货物齐全,杂技繁多,而且是北京小吃的大全,出了不少名家老号。 鸿兴饺子馆不单饺子出名,这里的服务态度和卫生状况,在北京也名列前茅。这里不仅老北京风俗浓厚,还有惊动全国移风易俗的创举,解放后在1958年,首先采用了“公用筷”,即一人用两双筷子,一双入口,一双用于夹物,不能混用。不能入口的筷子叫做“公用筷”。这就杜绝了食物交叉感染。这种风俗到今仍被使用。在当时是一种移风易俗的创举,受到党和政府的重视,进行了大力的宣传和教育。《人民日报》、《北京日报》等报刊都进行了连续报导。
鸿兴饺子馆的服务员都非常热情,在人多情况下仍是服务周到,他们还为带小孩的顾客准备了玩具等。
豆汁舒记
豆汁儿,是北京特有的典型地方风味小吃,街头巷尾,日日夜夜都有卖生熟豆汁的,当年天桥豆汁有八、九份,其中“豆汁舒记”最为著名。
“豆汁舒记”座落在天桥东市场,丹桂戏院的北边路西,有四家门脸房,从早上一开门就满座。在天桥喝豆汁的人都知道这么两句话:“诚招天下客,一碗豆汁心常舒。”这就是专指“豆汁舒记”铺的。一进舒记豆汁铺,那酸甜热豆汁味,新烙出的烧饼味,刚出油锅的薄脆、焦圈味,喷香喷香的扑鼻子。屋里一张张八仙桌,刷洗的倍儿干净,把桌面擦得翻起白茬毛刺,没一丁点儿油泥。甭说在这儿喝豆汁,坐这儿看一眼那窗明几净的环境,心里就格外舒坦。
爆肚石记
爆肚石记座落在天桥公平市场,天桥影院的后边路北。过去有不少老北京人逛天桥,就是为了吃爆肚石记的爆肚去的。它那儿特别招人,不少著名的京剧演员如马连良等,还有天桥不少卖艺的都是这儿的座上宾。
爆肚石记的东西,那叫新鲜、干净,不论怎么吃,没一点脏腥味儿,切出的肚丝宽窄,长短都一样,绝对整齐,将肚切后,入锅微煮,水沸即成,往盘里一放,都是水灵灵的提神,简直就是工艺品。另有散单、肚领、肚仁、肚板等,清香爽口。
卖羊霜肠的魏占才
天桥卖羊霜肠的一份挨一份,很多人都围着羊霜肠的车摊,人手一碗羊霜肠,吃的津津有味。有一份围的人最多,那就是在天桥出了名的羊霜肠魏占才。羊霜肠也叫洋霜霜、羊肚汤,卖羊霜肠的小贩在叫卖时,都呼:“羊肚儿开锅!”
羊霜肠的做法是,用羊血灌肠子,灌好之后,放一大锅水,把一根根肠子盘码在铁锅,用开水煮沸,羊血就凝固在肠子里,肠子表面呈灰白色,有如霜包血肠,即羊霜肠名字的由来。
魏占才的摊上,显得非常洁净,用具都发光闪亮。他出售的羊霜肠,经沸水煮过后,大多带有肠血蜂眼,带有小孔,这类血肠很容易进味,吃起来自然更为鲜美。
魏占才在操作上,富有节奏感,切肠时手法熟练;在盛羊汤和浇佐料时,有飘动感,好像那小勺一挨佐料罐,红的、黄的、绿的就突地飞起来,飘入羊霜肠汤碗内。
羊霜肠类似豆汁,不仅天桥有,各个庙会都有,大街小巷也常过推车卖羊霜肠的。小贩一声高呼:“羊肚儿开锅!”锅中飘起一股特有的鲜腥味,引诱出院里的大人、孩子争先购买。
过去的羊肉铺,人们称之为“羊肉床子”,也卖生的羊霜肠。但羊肉床子卖的羊霜肠都比小贩卖的细,不如卖羊霜肠的好吃。更是远不如魏占才的羊霜肠了啦!
这种羊霜肠当年吸引了很多的北京人,是物美价廉、味美可口的解馋食品。解放后不火,不知怎么断档了,今天再也见不到羊霜肠了。七八十岁的老北京人,做梦都想吃这一口,可惜找不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