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镇美食:绵醇难忘三白酒 吃不够的臭豆干

标签:
乌镇美食臭豆干三白酒旅游美食旅游 |
分类: 北京旅游美食 |
乌镇季节特产:
青梅 5、6月份上市;甜桃、蜜梨 6、7月盛产;晒红烟 9月底新烟销售;10月底11月初杭白菊新菊上市;冬至后的羊肉味道最为鲜美;11月至次年4月新米酒酿成。
乌镇的红烧羊肉选料十分讲究,一定要以当年的“花窠羊”即青年湖羊为原料,这种羊肉肉嫩脂肪少,皮细洁多膏,是乌镇冬令不可少的进补菜,民间有“一冬羊肉,赛过几斤人参”的说法。
乌镇水域的野生鱼类,生长在无污染的河流中,其肉嫩味美,属稀有淡水珍品。无论清蒸、红烧,都是难得美味。
最令人难忘的是乌镇大街小巷中所飘散的“三白酒”的芳香,久久不散。在盛产水稻的江南,自酿米酒是以往乡间的习俗。乌镇人为米酒取名为“三白”,是因三种主料:糯米、酒曲、地下水都是白色的缘故。
以其香气浓郁、酒味醇厚、入口绵甜、回味爽净、余香不绝而名声远扬。此酒味香甜醇厚,不亚于日本清酒,在明初曾红极一时。几百年来风靡江南,经久不衰。三白酒除了55℃的三白酒外,还生产12℃的白糯米酒以及4℃的甜白酒。
姑嫂饼是一种带椒盐味的芝麻酥糖,来历很有趣。
据说100多年前,乌镇有户人家,夫妇俩开了一家名叫天顺的小糕饼店,苦心经营,摸索出特殊配方和烘焙技术,糕饼风味独具,生意兴隆。他们有一儿一女,儿子婚后便决定传媳不传女,使得女儿很不悦。有一天,她从窗外看见嫂嫂刚好不在,就趁机在那料粉里撒了一把盐,意图破坏。没想到无心插柳柳成荫,这种加了盐的小酥饼,竟大受欢迎。顾客都说,以前的小酥饼又香又甜,这回的小酥饼甜蜜蜜、咸滋滋的,椒盐味儿十分可口!后来老父才知道女儿在配料里加了盐,“姑嫂饼”的名号便不胫而走。
定胜糕的由来也有一个传说,据说是古时乌镇人民为迎接打仗得胜回来的将士而特制的一种点心,定胜糕的颜色绯红,就象征着战争的凯旋。后来,因为乌镇自古以读书为荣,古时读书人考状元,亲朋好友便都要做几笼香甜柔软的定胜糕送行,表达金榜题名的良好祝愿。
定胜糕的形状为荷花状,外层是精制的香米和糯米粉,米粉细而均匀,里面是豆沙馅,中间混有少量白糖和桂花,味道香糯可口,甜而不腻。
臭豆干全国都有,但乌镇的臭豆干却别具风味。它是用上好的豆干泡制20多个小时而成,而且绝不用化学制剂,只用传统老卤泡制,所以没有异味,香得纯正。传统老卤得来非易,有的店家的老卤已用了数年,每年都添加菜梗、笋根,为防止变质,还不时用烧得通红的铁钳放入卤中杀菌。
将臭豆干在菜油中油炸,串在竹签上,抹上豆瓣辣酱,便是让人难以释口的美味。现在也有饭庄把臭豆干清蒸的,还美其名为“千里飘香”,其实,喜欢臭豆干的食客是根本不顾忌用什么名称的,只要臭得彻底,臭得纯粹。
熏豆茶
又称烘豆茶,主要原料是薰豆,辅料有桂花、炒芝麻、橙皮、萝卜丝、苏子、炒柏子等,故乌镇人有“吃茶”一说。薰豆茶香气馥郁,是富有滋补功能的待客上品。
三珍酱鸡
选用本地农民当年放养的土种雌鸡作原料。整只原汁浸烧,三次出汤;再放入上等酱油、黄酒、白糖和香料等佐料焖烧;出锅后又得涂上一层麻油,外观酱红油亮,入口脆嫩鲜美,后味无尽,现已有方便携带的真空包装产品。
桐乡橘李
檇李是古今稀有的珍果,也是桐乡一带的传统名果,其盛名传于天下,身价百倍。原因是檇李果大色艳,核小肉厚,浆液甘美,风味独特,营养丰富,为群李之冠,成熟之后可一吮而尽。古时檇李是献给帝王的“贡品”珍果,历代文人逸士亦为之倾倒,留下许多美丽的传说和诗篇。
手工酱
中国是酱油生产起源最早的国家,距今已经有二千多年历史,均以天然发酵、酿制。清咸丰九年(1859年),镇人陶叙昌创立了以自己名字为号的叙昌酱园,此为乌镇有历史记载以来的最早的酱园。一百多年来,叙昌酱园产品的风格与品质始终如一。
叙昌酱园前店后坊,自产自销。主要产品有陶叙昌牌豆瓣酱、酱油、酱菜等。酱品采用优质黄豆、蚕豆、小麦等原料,利用竹匾制曲,经过长达半年的自然晒露、发酵,手工精制,古法酿制,不含人工香精、色素、防腐剂,酱香浓郁,天然风味。
青团
用嫩艾、小棘姆草等揉入糯米粉中做成呈碧色的团子,过去乌镇人用它扫墓祭祖,但现在更多的是应令尝新,青团作为祭祀的功能已日益淡化。
青团流传百余年,一般无馅。前些年曾出现过多种甜咸馅料的青团,如猪油玫瑰青团、黑洋酥青团、鲜肉青团等,但最受欢迎的却仍是本色的实心青团,也许是它最能体现春天的纯净气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