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永女书 独具风流
标签:
江永女书坐歌堂娘家出嫁旅游 |
分类: 北京旅游文化 |

江永女书流传地上江圩处江永县北大门,距县城13公里。1995年改乡为镇。全镇辖15个行政村,44个自然村,约5000户,19000余人,其中瑶族人口7574人,40%是瑶族。S325省道由北向贯穿其中。上古时期,这里是古越辖地,战国初并为楚。百越文化和楚文化都留下了深厚的遗迹。加上都庞、萌诸两山夹峙,珠江、湘江二水分流,瑶族、汉族民众交错等特殊的地理环境和社会因素,这里便形成了与湘方言和西南官话截然不同的土语,也养成了独具特色的奇风异俗:
坐歌堂
婚姻:姑娘在婚前要做1—2年针织,当地俗称“女红”,为自己,也为未来的家庭新成员做许多穿戴用品。缔结婚姻一般要经过四个程序:提亲、合八字、为准、过
“贺三朝”:新娘出嫁后第三天,女友要接新娘回到娘家,叫“三朝回门”。女友来祝贺,都要有“女书”,按女书吟唱,叫“贺三朝”。现存“女书”作品中,装祯最讲究的都是“三朝书”。它的制作有尺寸规定。蕊页9—15页,只写其中3—6页,留下的空白给回门女续写,书里还夹着五色丝线和剪纸图案等。
“不落夫家”:已出嫁的女子,除节日喜庆丈夫专程接以外,婚后生育以前不能在夫家住。女子要在娘家直至有了身孕才去夫家。在娘家的时间,多是写、唱“女书”和做“女红”。
四月八“斗牛节”:未婚女子在农历四月初八日,相好的女友们要凑些米、油盐、菜肴到野外去“打平伙”,带着“女书”去吟唱,畅谈美丽人生。因这一天,男人都赶着牛牯到野外去斗牛,因此,女子习惯也把她们的活动叫“斗牛节”。
六月六“吹凉”:这一天,已出嫁有了小孩的媳妇要回到娘家过六月,读女书,女方家里要买些时鲜菜肴,做粽粑,买纸扇,接女儿回家过六月“吹凉读扇”。这样做的人家,他们的女儿就显得“贵器”。
“结拜姐妹”:女子见与自己情趣相投的,便可以“结拜姐妹”,年龄不受严格限制。一般结拜的是单数,如七个叫“七仙女”。一经结拜,就经常写女书作品往来,加深感情。这种结拜要超过亲威关系,还会延续行走2—3代人。
其它节日信仰:
正月十五元宵节,女子结伴唱女歌。
二月初一赶鸟节,女子回娘家过“朱鸟”,这样会对双方家庭都吉利。
三月清明祭祖坟,焚烧女书到坟前,让已故前辈在阴间能知道后人对她的怀念。
宫哲兵教授深切怀念已故女书传人高银仙,在1998年清明工就仿效当地习俗,用女书为她立了墓碑。
七月半鬼节,出嫁女回门祭祖。
九月庙会砍牛祭神,出嫁女回娘家过“神节”。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