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铜器里的商周

标签:
青铜器饕餮纹纹饰司母戊鼎文化 |
分类: 北京旅游文化 |
商人尊神,青铜雄浑大气;周人崇礼,青铜简洁朴拙。与西方从黄金时代到黑铁时代的划分相比,中国青铜时代虽然以器物而非精神划分,却用无限繁复的青铜器,殊途同归地描绘了人的成长历程。《青铜里的商周:神走了,人来了》一文详述了青铜器是怎样描绘商周时代中,人走出童年、脱离神的庇佑的成长历程。
以下文字节节选自《中华遗产》2009年第9期《青铜里的商周:神走了,人来了》一文,撰文/向小园
青铜器上的饕餮纹
在商的青铜器上,动物纹中最常见的一种,叫“饕餮(tāo tiè)纹”。饕餮是一种传说中的神兽,在后世“龙生九子”的故事中有它的介绍,龙的九个儿子,有的喜欢背重东西,就去驮碑了;有的喜欢登高望远,就住在屋顶了;还有个爱大叫大嚷,就守在钟上成为钟钮……其中有个家伙太贪吃,就站在了鼎盖上,后来人们形容贪吃,就用了这个龙儿子的名字:饕餮。北宋的人喜欢收集铜器,顺便把铜器分类命名,他们把青铜上最常见的一种兽面纹,称作饕餮。至于这种兽是不是上古传说中贪婪食人的饕餮,那不知道。饕餮纹的名称倒是因此延续下来。
“饕餮食人”是常见的青铜器纹饰,表现为一个张开大口的饕餮,正在吞吃人的头部,这个主题符合传说中饕餮吃人的习性。然而哈佛大学人类考古学教授张光直经过仔细的观察,发现这是一种误解,这种误解来自怪兽张开大嘴这个动作。所有这类纹饰中,没有一个怪兽有咀嚼吞食的进一步举动,司母戊鼎和妇好钺上的人头都正正当当地在两个兽头中间,不似被吞食的状态。
焦点在中间的人身上,这个人不是被吞吃的祭品,他可能有另一个身份:巫师。神话经典《山海经》中说,有些巫师在通天的过程中,就是将帮忙的动物用两手牵着或者佩戴在耳朵上,这恰符合青铜器上无法用“怪兽吃人”解释的图像:一个巫师在作法通天,他与自己的动物助手站在一起,动物张开大口,吹出狂乱的风,帮助巫师与神沟通,可见铜器上的神异动物纹,并不仅仅是对各种动物神的形象表现,同时也是帮助巫师通天的媒介。
商代饕餮纹的设计者,应该没有亲眼见过这个神物。不是因为饕餮是否存在,到底像牛、羊还是鹿的问题,而是因为图案设计之繁复绚烂、凝重庄严,世上不会有此实物。浮雕与线刻组成了这个怪兽的头部,它有着耳与角,而眼睛始终是纹饰的焦点部分,有的是半圆形覆碗状的浮雕,中间有个凹点,仿佛瞳孔一般,能从很远的距离攫住人们的视线。无论饕餮的原型是什么,青铜器上的纹样都巨睛凝视、阔口怒张,都在表达一种原始力量。它们在残酷和凶狠中使人感到畏怖、恐惧,这是种指向深渊的力量,人们在此严肃与神秘的气氛中只能产生震慑感,从而有了宗教层面的顺从之意。即便今人没有了宗教上的畏惧,看到这一图像时,仍会感受到它的诡异、静穆与绚烂。(节选自《中华遗产》2009年第9期 撰文/向小园 供图/北京故宫博物院 文物出版社 摄影/牛爱红 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