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考古发现:7000年前福州人爱吃海鲜爱喝汤

(2010-01-01 08:55:50)
标签:

福州人

石山

陶釜

史前文化

新石器时代

美食

分类: 北京旅游知识

  福州历史悠久、文明昌盛,远在距今7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有氏族在这里繁衍生息。那个时候,没有文字,更没有录像,只有通过考古,才能知道我们的先民们吃什么,怎么吃。

  考古表明:新石器时代,福州人就有吃熟食的传统,形成向河海“讨食”和爱喝汤的饮食特异性。

  从福州发掘出的史前文化遗址主要有:壳丘头、昙石山、庄边山、溪头和浮村山等。

  目前名气最大的史前文化遗址当数昙石山遗址。昙石山位于闽侯县甘蔗镇恒心村闽江畔,距福州市区22公里。发掘面积达2000平方米,几乎是由当时人们丢弃的蛤蜊壳、贝壳、螺壳堆积起来的,有的地方厚3米左右,故称“贝丘”遗址,还有大量的石器、石锛、石刀、石斧、石镰、骨器、陶器、蚌器和陶网坠,以及猪、狗、牛、鹿等兽骨。

  考古学家由此推画出一幅5000年前闽江下游的生态图:福州地区层峦叠翠,壑纵横,丛林处处,古木森森,气候温暖,湿润多雨,华南虎、亚洲象、棕熊、水鹿等动物成群出没;宽阔的闽江滋润着八闽大地,从这里流入大海,大片的浅海滩涂上鳞甲水族繁生,螺蚌蚬蛤遍地。

  福州先民在闽江下游两岸临水合群而居。从发掘的烧陶的窑基、取暖的火塘、房屋的残基和墓穴等,可以证明昙石山人已经过上定居的生活,有了原始的小村落,开始有熟食烹饪的传统,也早已形成向河海“讨食”,以采集贝类及河海软体动物为食物的饮食特异性。

  这里的文化遗存和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同时代的文化遗存有明显的不同,具有鲜明的海洋性地方特色,因此被称为“昙石山文化”,成为福州市首批十大名片之一。这与古文献《逸周书·王会解》中所说的“东越海蛤……其人玄贝”和《汉书·地理志》中关于“越族以渔猎山伐为业”的记载相符。

  在131号夫妇合葬墓底下,发现了大小陶釜18件。陶釜相当于现代的砂锅,主要用于煮汤类菜,这在全国新石器时代墓葬中绝无仅有。福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组织编写完成的《昙石山文化志》载:“……第131号墓出土18件,证明昙石山人生活于江边、海边,河鲜、海鲜分开煮。福州人爱喝汤的饮食文化源于此。”

  直到现在,福州人没有“菜汤”下不了饭,没有蛏蛤蚬仔过不了夏,想来还是从史前传下来的遗风吧! (作者张厚 福州市烹饪行业协会秘书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