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北京三处“野长城”有望转正

(2009-11-17 08:50:49)
标签:

野长城

寿皇殿

文物堡

高小龙

北京

休闲

分类: 北京旅游新闻
  到2014年,本市两至三处“野长城”有望转正,开放后将缓解已开放段的旅游压力;景山寿皇殿等25处文物单位完成腾退,万寿寺东路等一批古建在修缮基础上有望成为新“景点”。昨日,北京市第七次文物工作会首次公布了《“人文北京”之文博行动计划(2010年至2014年)征求意见稿》,详细揭秘了未来5年内,本市文博系统的发展规划。

  黄花城等“野长城”有望转正

  今年文化遗产日,市文物局首次发布明长城北京段确切长度为526.65467公里,景点主要涉及八达岭、慕田峪、司马台、居庸关等4处。虽然开放段长度不足总长6%,但近年来开放段长城游客接待量却与日俱增,遇到节假日甚至出现了“超负荷”状态。同时,部分“野”长城成为游客开发的新目标,无序攀爬使部分段落损毁严重。为了缓解这种“尴尬”局面,未来,万里长城北京段将新开辟两到三处参观游览景区。

  解读:

  新增长城开放段,既可以满足游客需求,也可以缓解已开放段的接待压力,可谓一举两得。不过一位从事长城保护事业数十年的专家表示,开放的前提必须是确保安全。除了风光旖旎外,考虑到开放安全等因素,开放段不宜太险要、太偏僻。

  根据数据显示,本市每年用于长城抢险加固经费均超过千万元,长城长期以来存在的严重安全隐患已基本消除,未开发段的抢险加固每年都在进行,因此有条件考虑适当开放部分成为景点。市文物局文保处处长王玉伟曾表示,正在筹划的《北京段长城整体保护规划》中,旅游开放情况也将首次作为单独项目列入。

  近年来,新增长城开放段的消息时有报道。黄花城、青龙峡、水关、古北口等均曾被作为猜测之列。不过专家表示,长城段开放要经过文博人员严格审定、政府相关部门层层审核等复杂程序,既要保证开放段有吸引客流的潜力,又要保证人员、保护运营经费的配备等,所以不能简单猜测开放段的具体位置。

  地下文物保护将立法

  今后5年,本市将完善文博系统法律法规体系,开展《文物保护单位内单位和居民搬迁、腾退管理规定》、《名人故居保护管理办法》等的立法调研工作;开展修订《博物馆条例》。目前,《地下文物保护管理办法》和《故宫缓冲区保护管理办法》已经开始前提调研。

  解读:

  文物古建的腾退、地下文物保护等一直是近年来文物工作的难点,由于缺乏相应法规支持,文博工作者常面临扯皮的尴尬局面。市文物局政策法规处处长高小龙举例说,目前并未有强制规定,要求施工单位对地下文物埋藏区施工前必须进行考古勘探,虽然规定勘探经费应由施工方承担,然而大部分单位却并未将其列入预算,因此常出现纠纷。

  高小龙表示,正在进行调研的管理规定将细化法规政策,解决这些难点。比如在地下文物埋藏区设置施工前置条件,通过量化数对勘探经费来源和支出进行标注。

  腾退25处文保单位

  未来5年,本市将新添不少新景点,先农坛庆成宫、万寿寺东路、吕祖阁、景山寿皇殿等一批有影响的文物建筑将在修缮基础上,对社会开放。另外,还有25处文物将实现腾退、12处文物环境得到整治。按照本次征求意见稿,到2014年,争取腾退修缮大高玄殿、景山寿皇殿、中山会馆等一批文物保护单位,全市境内区级文保单位达到合理利用由目前的30%提高到60%以上。

  解读:

  居民不合理租住、单位只用不修……曾经,本市市级以上文保单位中约六成存在安全隐患,15%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不合理使用。“为了缓解这种局面,从2005年起,市文物局连续三年对54处文保单位下达下发《责令限期整改通知书》,包括瑞蚨祥、原辅仁大学等单位均入‘黑榜’。”

  市文物局安全督察处处长郝东晨介绍,随着文物局加大整改力度,每年市政府及各级区县政府拨数千万元专款解决文物安全隐患,目前尴尬局面已经得到部分改善。

  “小打小闹”的安全隐患基本消除,而“大问题”却卡在了钱上,迟迟得不到合理改善。记者了解到,目前居民占用仍是古建筑最大的安全隐患。

  鼓励单位个人投资文保

  未来5年,国家和社会将投入30亿元用于北京地区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十三陵裕陵等百余处文保单位将迎来大修,全市90%区级以上文保单位实现无险情。“四合院”、“近现代建筑”的保护力度,鼓励文保单位内单位和居民搬迁,鼓励单位和个人对文物保护单位、“四合院”、古村镇文物保护进行投资。

  解读:

  到2015年,本市计划修缮十三陵裕陵、圆明园正觉寺、香山昭庙、中山会馆等100余处文物保护单位的重要文物建筑,修复文物建筑面积50万平方米。

  除了鼎鼎大名的文物古迹,未来本市将扩大对登记在册的“四合院”、“近现代建筑”的保护力度,鼓励文保单位内单位和居民的搬迁,鼓励单位和个人投资对文物保护单位、“四合院”、“近现代建筑”的整治和合理利用。

  文物部门还将与相关部门合作,将保护和城市文化建设、旅游业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以及居民生活的改善结合起来;配合新农村建设,支持村民合理利用古村镇中的不可移动文物、历史建筑开展旅游和“农家乐”。

  另外,本市还将加强对大运河、驼铃古道、京西古道等历史文化线路和“七九八”、首钢、北京焦化厂等工业遗产的研究保护,推动古北口镇、模式口街等两至三处历史文化保护区、古村镇成为重要城市文化景观、旅游热点和文化创意产业聚集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