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氏《诙词典》幽默一波波
(2009-11-07 09:59:44)
标签:
北京租车北京商务租车北京旅游上海娱乐 |
分类: 北京旅游租车 |
“我们该给周立波颁发最‘劳模’奖,开刀期间他都在病床上坚持写稿,真是太乖了。”出版方、上海人民出版社盛赞。更打破许多人思维定势的是,在《诙词典》创意、创作期间,参加各地订货会的出版方已遭遇数拨书商围追堵截,周立波新书将在全国同时发行。
不靠天价靠“陪聊”
“这个时代,出书的比看书的人多,而且仿佛人一出名就要出书。”周立波曾对媒体表示,自己也没想到,这么快就出书了,并介绍该书从某种意义上可看作是一本解读海派清口文化的密码手册。
据出版方介绍,今年5月,经过多方联系,他们被神秘地带进了当时的《笑侃大上海》演出现场,在犄角旮旯里搬了个小板凳坐下,120分钟笑到前仰后合。有了对周立波充分的感性认识和共鸣基础后,出版人邵敏、著名漫画家赵为群相约周立波共进夜宵,趁热打铁,搞了场头脑风暴秀,时钟无情地指到了凌晨两点多,“海派”、“词典”这些新书关键元素一一诞生。“我们完全没有依靠所谓的天价版税或海量印数。”出版方表示,这一番筑巢引凤,并没有铜臭味的掺杂。
“聊天”这种别样的创作形式,也始终伴随着周立波出书的全程,包括邵敏、赵为群及旗下编辑组成的“陪聊团”定期上门服务:“从5月到9月,大概每周一到两次,我们全体编辑人员会关在周立波公司的‘小黑屋’里,给自己下指标,比如今天要‘锄’五个词条,大家集思广益,擦点火花给周立波‘借个火’,有时实在灵感枯竭想不出,只好灰溜溜掉头就走,但总得给周立波布置‘家庭作业’,下周继续奋战。”
“雪上加霜”逼稿债
与目前很多明星一走红就找代笔出书的情形不同,周立波的《诙词典》字字心血,甚至在应付博客门事件和生病住院休养期间,他也没有耽搁了写作这门很有前途的事业,“我们可狠心了,周立波之前不是好多演出忙得抽不出时间吗?我们就直接把他未完成的书稿送到病房,让他专心写作。”
该书还请来了余秋雨、钱文忠两位学者写序、作跋,在文化层面上为新书画了一个圆场。在感谢两位学者的同时,周立波开玩笑地说:“在他们等身的著作中,目前恐怕还没有一本词典吧?”虽非严格意义上的工具书,但《诙词典》透露出周立波想通过打捞海派方言的文化密码,来传承海派文化的“野心”。
此外,《诙词典》自有其附加价值,50幅怪里怪气的真人写真,配套赵为群漫画,周立波把调侃的矛头对向了自身,给一条条沪语正解、歪解构架了一座轻松易懂的桥梁。而一套四张的书签也为小书增加了更多收藏价值。
全国各地求订货
“这书肯定会卖得好,我们现在就是要看他卖得有多好。”业内人士对于周立波初尝书市报以很大期待。记者了解到,虽称不上天文数字,但在身价上,“作家”周立波的起点已相当于普通一线作者今天驻足的坐标。很多书商、书店经营者私下都悄悄地成了周立波的粉丝,上海书城、博库书城、大众书局等都积极争取该书的第一场签售,最终上海书城拔得头筹,将于下周日下午迎来周立波新书的全国首场签售。
周立波一贯坚持“海派清口”更适合上海,他却未必料到,一本小小的《诙词典》已经抢先走向全国。据悉,在全国订货会上听了邵敏的推介后,从北到南的书商、书店都大感兴趣,纷纷拍板向上海人民出版社进货,也将让这朵书市新枝芽遍种神州各地。
《诙词典》内容探秘
非好即坏,非白即黑,不是模子,就是赤佬……我们似乎习惯了这样二元对立的视角。可是,这些都只是极端而不是常态。常态是灰——灰色幽默,灰色智慧,灰色的广阔天地,大有作为。
诙,拆开看就是“说说灰”。这本《诙辞典》由海派青口创始人周立波先生亲自编写,集合了100余个体现海派文化灰色幽默的上海话词条,以上海菜名将其分门别类。
有人说姚明是上海的高度,刘翔是上海的速度,周立波是上海的热度。但周立波本人却认为自己是上海的戆大。此次,这只戆大闭嘴写书,头势依旧清爽,对每一个词条都批注了一两句诙解,不求包罗万象,只求点到为止,点评之外还闲话了若干故事,如有雷同,绝非巧合。
红烧甩水
红烧头尾,顾名思
义,乃取活鱼尾部红烧。
鱼的一头一尾活肉多,肉
质瓷实有弹性,配上浓油
赤酱的汤汁,可以说是鱼
的家常做法、经典吃法。
本辑收录的沪语词条都
以常用且传神的词尾延
伸开来,活词活用,首当
其冲的就是“拿伊做脱”。
词条举例:茄脱、疲
脱、僵脱、关脱、戆脱、闷
脱
八宝辣酱
阿拉上海人就是聪
明,原本是个下饭的“炒
辣酱”,改良一下,用虾
仁、鸡肉、鸭肫、猪腿肉、
肚子、开洋、香菇、笋片等
八样主要原料烹制,就成
了升级版的“八宝辣酱”,
色泽艳丽光亮,鲜辣辛
香,又略带一丝甜味,可
登大雅之堂。八宝辣酱的
受欢迎不在于其辣,而在
于这八宝。正如本辑收录的词条,均以数字为关键词,清清爽爽,绝对不会“搞七廿三”。
词条举例:一天世界、瞎三话四、十三点、刮三、老三老四
走油蹄膀
将蹄膀煮熟后油炸再红烧,整道菜色泽红亮,用刀切开后,肉嫩质细,酥而不烂,看似浓油,实则肥少瘦多,入口不腻,咸里透甜,属于餐桌上重量级的大菜。不过从保健领域讲,此菜重油多糖,不适频繁食用。本辑收录的词条均为沪语中传神的动词,堪称“走油”,动作可以到位,但过大、过多就容易“吃家生”了。
词条举例:触霉头、扎台型、做人家、豁胖、淘浆糊、作、发嗲、收骨头
腌笃鲜
腌笃鲜不仅是一道菜,而且是一种腔调。用料讲究,诱惑力十足。所谓“腌”就是咸肉,升级版可采用火腿,而“鲜”自然是鲜肉,除此之外还有一个主角就是春笋,“笃”则是上海话里一个特有的说法,意思是“小火慢炖”。本辑收录的词条均为上海话中形容某种腔调的词语,正如同“笃悠悠”地喝上一碗腌笃鲜,鲜得眉毛也要脱落了——每一个词条都令人回味无穷。
词条举例:小家拜气、神志无知、笃悠悠、喇叭腔、鲜格格、人来疯、结棍
芝士火锅
火锅,原本是地道的“中国制造”,采用芝士、鲜奶等原料做锅底就成了典型的中西合璧。海派文化本就以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为基本特色,除了这些很潮、很小资的新式吃法之外,沪语中还有不少旧称“洋泾浜”的杂烩语言,本辑就收录了不少南腔北调的混搭语,有新有旧。还没听说过吗?那你可就是“奥特曼”了。
词条举例:盎三、粢饭糕(又痴又烦又搞的女人)、奥特曼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