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当红“成本游”线也有猫腻!

(2009-10-10 08:54:50)
标签:

北京租车

北京旅游租车

北京商务租车

休闲

分类: 北京旅游新闻
    当红“成本游”猫腻多

  特价游青岛开车过景点而不入

  准备出行前,市民最好“货比三家”

  □晚报记者 王翔 程怡 摄影报道

  “跌破成本价”、“纯玩特价团”,国庆长假,许多市民打算外出旅游。与往常不同的是,长假旅游费用上涨的惯例近日却被一些旅行社打破,“低价”、“特价”成了这些旅行社的宣传口号。但记者调查发现,这些号称赔本赚人气的“成本游”,其实另有玄机,“特价”不仅难保旅游质量,强制购物、收取附加费更是多见,甚至存在不少安全隐患。

  [读者投诉]

  人缝中看风景

  整整五十辆大巴,齐刷刷停在景区门口,张女士的心顿时凉了一半,按每辆大巴四十人计算,光是自己选择的这家旅行社,就为这个景区送来了两千多名游客。 “十一”国庆加中秋这个号称“铂金节”的假期就要到了,为了避开高峰,张女士在网上报名参加了某旅游公司的短途特价一日游。158元的价格,买一送一,折合下来人均80元不到。根据旅行社的说法,这样的特价游在国庆还会继续推出。

  当天,张女士和老伴现场交钱,大巴开往“山沟沟”景区。经过近两个小时的车程,车子来到杭州西北四十公里的余杭区鸬鸟镇上,景区就在镇内。还未看见景区大门,车就停了下来。导游告诉张女士她们,前方车辆实在太多,车子无法开进去,只能让大家走进去。

  步行近二十分钟后,张女士夫妇终于抵达了这个景区。眼前的一幕让她惊呆了,景区门口的车密密麻麻,景区里一眼望过去都是人。一旁卖饮料的小贩告诉张女士,这个景点是新开发出来的,本来价格就比较便宜。很多旅行社也看准了这个低价市场,纷纷推出这里的特价游。张女士夫妇只能硬着头皮,排队看景点,“现场人挤人,比逛商场的人还要多,能从人缝里看出点风景就不错了。 

  特价游不进景点

  “888元,青岛四日游,住四星级宾馆”。这样的广告语,实在令黄小姐心动。由于广告上写明是特价游,而且需抢购,黄小姐便不假思索地将游程预定下来。下班后,黄小姐匆匆赶到旅行社,准备将钱付清。她仔细看了行程安排,看到上面列出了宾馆和许多景点的名称。黄小姐顺便询问了一句,这些写出来的景点是否都会去。

  对方回答说,“这些地方我们都会经过的。 ”为什么是“经过”而不是“进去”,黄小姐忙追问。最后,这位接待员道出了玄机。原来所谓的“特价游”,就是车游青岛,不进景点,只是开车经过而已。最终黄小姐将这次行程取消。

  [记者调查]

  节前“成本游”当红

  记者昨天走访了本市多家旅行社,在这些旅行社内,“成本游”最当红。

  “桂林游最热门,全程4天,只有1300元。 ”下午3点,记者以游客的身份,走进了人民广场附近一家旅行社。听闻记者来意后,工作人员小马立刻热情地介绍起来。他“重点”推荐了几条“成本游”线路,报价非常低。

  “这么便宜,有什么问题吗?”记者问。 “现在价格战厉害,市场上就是这个价。”小马回答。据小马解释,旅行社的竞争压力很大,节日期间,除了几条热门线路以外,其他的旅游线路几乎无人问津,所以,旅行社才会在“十一”长假前打起价格战。

  可能是为了让记者安心,小马特意找出登记册。仅一条“成本游”桂林的线路下,就已经登记了约50个名字。“定了线路,报名要快,身份证带了吗,先登记,就怕赶不及。”眼见记者犹豫,小马赶忙催促起来,“身份证没带也行,只要报出号码,马上就可以入团。 

  随后,记者在中国青年旅行社了解到,同样一条旅游线路,长假期间的报价在2350元左右,而前面那家旅行社的“成本游”报价居然低了1000元,记者问起原因,工作人员却笑称,“这就是行业秘密”。

  [业内揭秘]

  “成本游”盈利三手段

  在旅游业从业多年的张静(化名)向记者介绍,旅行社会推出“成本游”,源于一种“零团费”的理念。这种“成本游”并不稀奇,旅行社只是在成本核算时选择了一种最低廉的操作方法,参加这种“成本游”的待遇可想而知。

  张静告诉记者,要在这种几乎被挤光水分的特价下盈利,旅行社一般会采用三种办法。一是选择“大众化”景点,这种景点很便宜,但往往挤满了大量游客。有时,导游还借机抬高景点内的各种消费,甚至在参观免费景点时向游客收取门票费。

  其次就是随意转团,由于 “成本游”的特殊性,有些旅游社不愿直接经手操作,而是将报名的游客转并给其它旅行社,以换取转团费或是其它线路上的客源。按照有关法规,旅行社必须先取得游客的书面同意才能转团,但一些旅行社却“暗渡陈仓”,多次转团后,往往导致接收的旅行社搞不清游客资料、人数。张静说,去年一次长假,一家旅行社接到了7批来自不同渠道的客源,结果导致旅游团规模“膨胀”,原本安排好的大巴甚至超载,一些游客只能坐到加座上。

  最后一种方法,就是常见的景区购物,在导游、店员的反复游说下,总会有游客花大钱买所谓的“地方特产”。

  出行前最好“货比三家”

  业内人士提醒市民,要防止踏入旅游陷阱,在选择线路时就要小心,一是要看清线路宣传广告,二是要摸清签订的旅行合同中的各项内容。在出行前,市民最好“货比三家”,不要盲目追求低价,而是要问清该条线路的性质,免得踩中了广告上的低价“地雷”。

  据了解,目前市场上,旅行社开出价格一般有三种分类:全包价、半包价、自由行。以自由行为例,旅行社只代办交通费或异地住宿酒店预订,其余费用由旅游者自理。自由行和全包价之间的差价,最高甚至能达到2倍之多。

  选择好路线后,也不能掉以轻心,而是要关注旅行合同,最重要的是食、住、行、游、购、娱这六大要素。比如,交通线路是否合理、游览的景点是否有特色、住宿酒店的档次和与市区的距离、购物点的安排、餐饮标准等,关键是留存合同副本,以免利益受损。

 

新闻晚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