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教授-学校喊您回去上课啦!

(2009-09-06 09:20:28)
标签:

杂谈

教育

分类: 北京旅游评论

   不上课的教授为什么不脸红

   吴 江  作者文集

   根据教育部相关规定,如果教授连续两年不承担教学任务,不为本科生上课,将转为研究员;而每位在职教授则需完成每年400学时的教学任务。(《北京日报》9月3日)

    如今,教授更多成为了一种名誉。对于一些高校教师而言,教授的头衔,非但不是履行教书授业的激励,反倒成了不再教书的借口。理由也甚是堂皇:教授有更多重要的科研工作和交流活动需要参加,教书这活儿理当退居其次。从字面上解读,“教书授课”委实是教授这一行当的天职,这与医生救死扶伤、警察维护治安是一个道理。完成好本职工作,是各行各业从业者都需遵从的底线。

    现实情况却是,不上课的教授非但自己不脸红,甚至很少受到非难和指责,以至于“教授不上课”逐渐成为高校普遍存在且被广泛认同的现象。诚然,大学教授这一职业的确有其特殊性,例如无需坐班、不必考勤,而国内教授更是被划分为“授课型”与“研究型”两类,科研任务多的可以少代课甚至不代课,这早已成为教授行当的潜规则。拥有众多自由权却鲜有约束的教授们,最终发展到滥用这些权利,似乎也是一种必然的结果。

    追逐更能获利的项目、争相校外兼职逐渐成为高校教授圈里的普遍生态,一头戴着教授的头衔,领着教授的待遇;一边却将本该操持本业的时间用于兼职,教书授课反沦为第二副业。更为讽刺的是,那些老老实实做好本业的教授反被视为没本事,至少也是不灵活、不开窍的表现。如此背景下,“没有不逃课的学生,没有不兼职的教授”共同构成了当下高校里两道诡异的景观。

    既然是教授,那么再赚钱的事业,再宏大的研究课题都必须服从于“教书授业”这一前提。即便是发达国家的一流科研院所,那些科研成果极为丰硕的一流教授们,都未曾离开三尺讲台。为何到了国内,并未成为一流研究者的教授们反倒集体不屑于为学生授课了呢?

    当然,作为自由人,教授应该有自己的选择权。倘若真的胸怀更为高远的人生目标,也大可放下教鞭,摘下教授帽子去追逐自己的理想。从这个意义上讲,教育部出台“不教学不能做教授”的规定,不仅有助于教授职业回归本位,其实也给了教授们更多的选择和出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