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麻将里有什么?

(2009-09-02 11:23:49)
标签:

麻将博物馆

文化

分类: 北京旅游文化

  我先生的奶奶今年九十有六,称得上名副其实的老人。最能说明她“老”的事情是,早在几年前,我回老家福州,她就已经认不得我了,这两年,连重孙子孙女也认不得了。无论你怎样嘘寒问暖,她都一脸迷茫地看着你说:“这人是谁呢?”记忆力衰退到如此程度,打麻将却没有问题,还经常赢,冷不丁的还要赢个大的。

  福州话叫奶奶为“依妈”。依妈的牌风很好,在牌桌上少言少语,输了赢了,脸上的表情都是淡淡的。也很少恋战,大抵每回玩上两圈就罢手。

  听说依妈也是大户人家出身,出嫁时还有个陪嫁丫头,只可惜中年丧夫,后来竟靠着给人缝补、浆洗,独自把四个孩子拉扯大。其中的艰辛自不必说,但却从未听见她抱怨。养大了儿女,又帮衬着带孙子、重孙辈。一生留给自己的娱乐,大概就是空闲时打两圈麻将。

  我不常回老家,但在“老家”的辞典里,想起依妈,眼前首先浮现的便是她静静地坐在桌前打麻将的样子,那满头的银发,安稳的身子,淡定的表情,像挂在家里的油画,让人看了,心里就有一种温暖与踏实感。

  我的公婆退休后也爱打麻将,一块儿玩的多是亲戚朋友。公公婆婆几乎每年都要来北京一趟,来了也打,只不过是去郭叔叔家。郭叔叔是公公的同学兼战友,郭叔叔的妻子花姨是婆婆的学生,两家人因此格外亲。郭叔叔家住东郊通州,每回公婆人还没到,双方就开始下约,等约定的日子一到,那边就一大早派车来接,一块儿住上两三天。四个人一边打麻将,一边东南西北地把这一年要说的话都唠完了才散。前年,郭叔叔突然去世,公婆很担心花姨,因此去年来了便立刻前去看望。麻将还照打,只不过郭叔叔的位置由他女儿顶替。四个人依旧一边打麻将一边聊天,而郭叔叔的照片就挂在墙上,好像在看着他们。那光景说不出有多么凄惶,麻将搓得再响,也终归抵不过那熟悉身影的缺失。公婆头一回没在那边过夜。

  很多人不喜欢麻将,觉得没有丝毫益处。我不这样想。且不说麻将所吸纳、蓄积的各种智慧和文化有多么厚重,仅仅看那些因为这个世界有了麻将而生活中便格外又多了一份亲情、友情和温暖的人,就没有理由鄙视它。至于说到麻将是赌博的工具,那不是麻将的过错。想赌的人,什么都能拿来赌,比如大家熟知的赌马、赌球、赌牌

  麻将在中国的历史很悠久,在国外也不短。从20世纪20年代传到美国开始,就陆续在欧美各地推广,也由此诞生了许多与麻将有关的故事。日本麻将博物馆收藏的麻将,似乎每一副都有历史。有一副牌是用铝板做的,它诞生在1954年的越南,制作者是一位参加法越战争的法国士兵。越南独立战争胜利后,这名士兵成了俘虏,在寂寞难耐的囚禁生活中,他想起了与家人一起打麻将的情景,遂用可以找到的铝板做了这副麻将。那副麻将的“东、南、西、北”牌,是用英文字母的“E、S、W、N”表示,而繁体的“发”字似乎把他难倒了,于是只能凭着记忆刻了一个神似形不似的“发”。有人称这副麻将为“越南独立的历史见证”,而当我看到它后,却觉得它是对“家”的一种见证与记忆。

 

(撰文/黄秀芳 选自《中华遗产》2009年第2期卷首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