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茶具发展史

(2009-02-19 08:37:53)
标签:

北京导游服务

北京旅游租车

北京租车

旅游

休闲

文化

茶具如同其他饮具、食具一样,它的发生和发展,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共用到专一,从粗糙到精致的历程。随着“茶之为饮”,茶具也就应运而生,并随着饮茶的发展,茶类品种的增多,饮茶方法的不断改进,而不断发生变化,制作技术也不断完善。
1、隋及隋以前的茶具
一般认为我国最早饮茶的器具,是与酒具、食具共用的,这种器具是陶制的缶,一种小口大肚的容器。韩非在《韩非子》中就说到尧时饮食器具为土缶。如果当时饮茶,自然只能土缶作为器具。史实表明,我国的陶器生产已有七八千年历史。浙江余姚河姆渡出土的黑陶器,便是当时食具兼作饮具的代表作品。但按现有史料而论,一般认为我国最早谈及饮茶使用器具的是西汉(公元前2068年)王褒的《僮约》其中谈到“烹荼尽具,已而盖藏”。
这里的“荼”指的是“茶”、“尽”作“净”解。《僮约》原本是一份契约,所以在文内写有要家僮烹茶之前,洗净器具的条款。这便是在中国茶具发展史上,最早谈及饮茶用器具的史料。
但是,明确表明有茶具意义的最早文字记载,则是西晋( 公元265-316年 )左思(约公元250-约305年)的《娇女诗》,其内有“心为茶荈剧,吹嘘对鼎。”这“鼎”当属茶具。唐·陆羽在《茶经·七之事》中引《广陵耆老传》载:晋元帝(公元317-323年)时,“有老姥每旦独提一器茗,往市鬻之。市人竞买,自旦至夕,其器不减。”接着,《茶经》又引述了西晋八王之乱时,晋惠帝司马衷(公元290-306年蒙难,从河南许昌回洛阳,侍从“持瓦盂承茶”敬奉之事。所有这些,都说明我国在隋唐以前,汉代以后,尽管已有出土的专用茶具出现, 但食具和包括茶具、 酒具在内的饮具之间,区分也并不十分严格,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两者是共用的。
2、唐(含五代)茶具
由于唐时茶已成为国人的日常饮料,更加讲究饮茶情趣,因此,茶具不仅是饮茶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器具,并有助于提高茶的色、香、味,具有实用性,而且,一件高雅精致的茶具,本身又富含欣赏价值,且有很高的艺术性。所以,我国的茶具,自唐代开始发展很快。中唐时,不但茶具门类齐全,而且讲究茶具质地,注意因茶择具,这在唐·陆羽《茶经·四之器》中有详尽记述。本世纪80年代后期,陕西扶风法门寺地宫出土的成套唐代宫廷茶具,与陆羽记述的民间茶具相映生辉,又使国人对唐代茶具有了更加完整的认 识。但唐代的饮茶方式与今人有很大的不同,以致有许多茶具是今人未曾见到过的。有关唐代宫廷茶具,下面已分件专述。这里,将唐代陆羽在《茶经》中开列的28种茶具,按器具名称、规格、造型和用途,分别简述如下:
风炉 形如古鼎,有三足两耳。“厚三分,缘阔九分,令六分虚中”,炉内有床放置炭火。炉身下腹有三孔窗孔,用于通风。上有三个支架( 格 ),用来承接煎茶的。炉底有一个洞口,用以通风出灰,其下有一只铁制的灰承,用于承接炭灰。风炉的炉腹三个窗孔之上,分别铸有“伊公”、“羹陆”和“氏茶”字样,连起来读成“伊公羹,陆氏茶”。“伊公”指的是商朝初期贤相伊尹,“陆氏”当指陆羽本人。《辞海》引《韩诗外传》曰:“伊尹……负鼎操俎调五味而立为相。”这是用鼎作为烹饪器具的最早记录,而陆羽是历史上用鼎煮茶的首创者,所以,长期以来,有“伊尹用鼎煮羹,陆羽用鼎煮茶”之说,一羹一茶,两人都是首创者。由此可见,陆羽首创铁铸风炉,在中国茶具史上,也可算是一大创造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