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帝都老股民
帝都老股民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85,668
  • 关注人气:53,19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胡同也有它终结的一天。

(2009-02-07 08:23:36)
标签:

文化

树木会老,人会死,胡同也有它终结的一天。

会有那么一个早晨,北京人猛然间发现,最后一条胡同死了。这日子大概不会太久,也许下一个世纪的前五十年,北京城里将找不到一条像模像样的、依旧是原来面貌的胡同。镜头对准古都的摄影家,拍摄老北京故事的影视导演,如果现在还不抓紧抢先储备原始资料的话,到那时,面对崭新的北京,再想拍到老北京真实现场感的影像资料,就该悔之莫及了。

只是一个居住年头较久的人,也对胡同消失过程未免来得太快,觉得有些诧异。因为,在北京,历经元、明、清三朝的胡同,既是一部无可辩驳的凝固起来的无字史书,也是一幅独一无二的压缩起来的人文景观,不但在中国,即使在这个世界上的其他城市,也是少见的。任何一个城市,不同时期的建筑物,如同树木的年轮一样,记载着人世的沧桑,时代的变迁。试着琢磨一下,没有东交民巷,列强的欺凌便是纸面的记载,没有沙滩红楼,五四的光辉也就停留在课本上,没有大栅栏,那些老字号便无所依托,没有张自忠路、赵登禹路、佟麟阁路,那抗日的烽火硝烟必然显得遥远。实物,永远比文字更具有震撼力,虽然胡同不等于北京,但北京若是没有了胡同,这座古城肯定就不够完美了。所以,胡同,是不能,也不应该一下子消失殆尽的,至少“留得残荷听雨声”呢?也应该给后人留下一点值得珍视的文化积淀,留下一点可供回味的思古幽情。

想不到近数年间,北京的很多胡同,就这样错眼不及地,干净利落地走进历史。不是被拔地而起的高层建筑所吞噬,就是被拆迁重建的居民小区所蚕食,有的幸运些,胡同的名字,还能保留下来,有的不走运,总是难免惋惜,那真是令人伤感,而又无可奈何的事!尽管,变化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尽管,发展是城市进步的必然趋势。现在,被挖出来的元大都旧址,那些毡帐游牧的民族,骑射也许内行,建设皇家都城的业绩,说实在的,不敢恭维。它之所以被明清两代以紫禁城为中轴线的内外京城替代,成为风沙掩埋的文物,就因为后者比前者更适应了时代的发展。

所以,胡同之死,是一种历史的必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