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火烧”的故事

(2008-11-26 07:17:15)
标签:

寒食节

母子

旌表

晋文公

绵山

文化

    烧饼是人们常吃的一种熟食,而在绵山一带人们却叫它"火烧".这与晋文公、介子推有关。
    相传晋文公为迫使介子推母子出绵山,竟三面放火。而子推宁以一死唤起重耳的觉醒,至死不出。大火熄灭后,晋文公看到子推母子被烧的惨状顿足捶胸,悲痛至极。为铭记自己的过失,并旌表善人,便把绵山上田封作子推的祭田,把绵山称作“介山”。绵山脚下有个村子——叫“旌介”,就是因此而叫成的。为怕引火再烧了绵山,又下令在子推母子被烧死的这天——冬至后一百零五日,家家吃冷食,不许动烟火。这就是流传千年而一衰的寒食节。
    不动烟火吃什么呢?人们首先想到的是事先将食物烤熟,以便禁火这天冷食,便做成了这种烤饼。为牢记烧山的惨痛教训,又特意把这种食品叫成“火烧”。意思是提醒人们:“当心再火烧!”到后来,“火烧”越做越精,越做越好吃,有干面的、发面的、油酥的、夹馅的、空心的的等,品种繁多,各具特色,慢慢地寒食节又叫成了“火烧节”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