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房价下跌不要夸大事实大肆渲染 理由有三条
(2008-09-10 18:22:55)
标签:
房产 |
这一系列的消息,似乎都在证明,房价已经走到了拐点,降价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老百姓买不起房的问题即将可以得到解决。
笔者对此不以为然。
首先,不要被房价下降的假象所迷惑。有报道称,曾于去年8月创造了中国房价之最的深圳,今年8月份,房价已经从18000元/平方米的均价跌至11000元/平方米的半空,跌去三分之一还多。我不知道,深圳市有关部门有没有对此进行过调查、分析,这跌去的三分之一房价,都是哪些商品房价格下跌带来的?是高档商品房还是低档商品房?高档商品房跌了多少?低档商品房又跌了多少?
实事求是地讲,从笔者所了解和掌握的情况看,虽然高档商品房的价格下跌十分严重,中、低档商品房的价格似乎并没有太大的下跌,一些地方甚至还出现了上涨。正是高档商品房价格的大幅下跌,才带动了整个商品房均价的下跌,从而掩盖了中、低档商品房价格没有下跌或者小幅下跌的真相。
而事实上,买房难、买房贵的问题,并不是反映在有钱人身上,而是“穷人”身上。高档商品房降价的结果,是为有钱人省了钱。那些真正需要住房的“穷人”,由于中、低档商品房降价幅度很小,并没有因此而改变买不起房的结局。
第二,过分渲染房价下跌会给宏观决策带来负面影响。实事求是地讲,现在媒体对房价下跌的宣传有点过了。只要某地出现房价下跌,立即就会有媒体进行大肆渲染,并煞有介事地认为,房价要全面下跌了,房价的拐点到了,开发商要跳楼了,等等!似乎房价已经跌得差不多了,老百姓可以买得起房了,开发商也快撑不住了。
令人担心的是,这样的大肆渲染,搞不好会弄巧成拙,给中央宏观决策带来负面影响。要知道,虽然中央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控制房价的过快增长,但是,并不是想把房地产业整死。房地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真的出现崩溃的局面,对整个国民经济也会带来极大的破坏的。所以,如果不能客观、真实、科学地分析房地产市场的现状,反映房地产的价格,而是过分渲染房价的下跌,渲染开发商的“困境”,渲染房地产市场的“危险性”,那么,就极有可能对中央的决策产生影响,从而对现行的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进行调整,最终导致控制房价的政策前功尽弃。
第三,会影响地方政府对责任的履行。为了切实解决群众住房难的问题,地方政府正在按照中央的要求,加大对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的建设力度。但是,也毫不客气地讲,这一切并不是地方政府的自觉行动。如果不是中央有明确的要求,甚至把这一切上升到政治的高度,没有多少地方的政府是愿意这样做的。因为,按照他们对政绩的理解和把握,建经济适用房、廉租房远比不上建高档商品房、修城市道路、建楼堂馆所那么容易出政绩。如果再不分结构、不分实际地渲染房价的下跌水平、下跌幅度,就会被一些地方政府官员所利用,从而以此放松甚至放弃经济适用房、廉租房的建设,放弃政府履行解决群众住房难问题的责任。
所以,对目前房价下跌的分析、判断、宣传,不仅要实事求是,而且要适可而止,要把握宣传的尺度和方向,避免产生各种负面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