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新概念

标签:
北京旅游租车北京商务接待北京商务租车北京租车健康杂谈汽车旅游 |
http://www.cccctv.cn/PIC/7/7_r2_c1.gif
工业旅游是伴随着人们对旅游资源理解的拓展而产生的一种旅游新概念和产品新形式。我国近年来发展的工业旅游主要是依托运营中的工厂、企业、工程等开展参观、游览、体验、购物等活动。近年来,我国著名工业企业如青岛海尔、上海宝钢、广东美的等相继向游人开放,许多项目获得了政府的高度重视。
在国际上,工业旅游也是一个相对新鲜的领域。但与国内的重大差异是,国际上的工业旅游首先是从工业遗产旅游开始的。
格拉汉姆在《往事不会重现:旅游———未来的怀旧产业》中把工业遗产旅游归咎于人们的“怀旧情结”———尽管工业时代还未真正成为过去,而信息时代对传统生活的颠覆、大都市的“逆工业化”趋势以及“后现代”的来临,使人们产生了对工业技术以及这种技术所衍生的社会生活的怀念和失落感,进而催生了“后现代博物馆文化”———传统的工矿企业成为人们体验和追忆过去的场所。
基于这种“怀旧”,工业遗产旅游前景光明,先前的采煤、纺织、蒸汽机制造等工业中心都是极有潜力的资源。当然,发展工业遗产旅游的原因有很多,从供给方看,主要是追求形象效益和经济效益;从需求方来看,除了满足“怀旧情结”外,求新、求异、求知、求乐也是重要的动机。
德国鲁尔工业区是开发工业遗产旅游的著名例子。20世纪60年代初,鲁尔区本地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连续下降,导致工厂企业纷纷破产、倒闭或外迁。由此带来众多的社会问题,包括内城衰落、严重的失业、年轻劳动力的外迁、城市税收减少、工业污染得不到治理、区域形象恶化等等。
如何对待和处理大量废弃的工矿、旧设备和工业空置建筑成为重要的问题。当时有人认为,倒闭和废弃的厂房和工矿是经济衰退的标志,应当彻底清除,重新建立新城市和新产业;另一些人则主张将其视为工业文化遗产,与旅游开发、区域振兴等相结合进行战略性开发与整治。
在后一种思路下,亨利钢铁厂被改造成一个露天博物馆;废弃铁路和旧火车车皮变成了当地社区儿童的艺术表演场地;蒂森钢铁公司“擦去了脸上的煤灰”,成为以煤铁工业景观为背景的大型景观公园,废弃的旧贮气罐被改造成潜水训练池,堆放铁砂矿的混凝土料场被改造成青年活动场地,墙体被改造成攀岩者乐园;一些仓库和厂房被改成迪厅和音乐厅,甚至高雅的交响乐也以巨型钢铁冶炼炉为背景别开生面地演出,艺术灯光工程使公园之夜充满魅力。
在另外一处有色金属矿加工区奥博豪森,巨大的厂房改建为大型摩尔购物中心,同时开辟了工业博物馆;焦炭厂则变成了吸引众多艺术、创意和设计公司的办公和展览场地。就连原本作为整个工业区废水污水排放管道的埃姆舍尔河,也恢复成为了景观优美的生态流域。鲁尔区由此成为了享誉世界的工业遗址旅游城。
可见,工业遗产的利用和改造有巨大的想像空间。“工业遗产”的概念已渐渐得到认可。200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德国鲁尔区的埃森煤矿评为首例以近代工业为主题的世界文化遗产。英国学者J.Arwel
Edwards提出,工业遗产旅游地应被纳入更广泛的“遗产旅游”框架中;美国学者Dallen
J.Timothy亦指出,个性化的遗产旅游具有广阔的空间。
这些有意义的尝试对我国的启示是:我国发展工业旅游,不应该只看到那些正在生产和经营的工业企业,更应重视发展“工业遗产旅游”。
首先,伴随着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战略转型,许多退出经营领域的工厂、矿区成了有开发潜力的工业遗址资源。这不仅包括一些大城市市区或近郊的工厂———它们原是被人们忘却的“灰色斑块”;更包括我国的许多老工业基地,如同阜新海州露天煤矿遗址这样的地方。
几十年间,它们见证了新中国工业化进程艰辛而富有意义的历史,几代人的创业历程在这里沉淀为弥足珍贵的记忆。对于它们,我们应该持有一个尊重、保护、改造、更新、再利用的态度,怀着崇敬和珍惜将它们重新幻化成富于生命的音符。
同时,对于那些寻找转型和再生之路的老工业区,工业遗产旅游开发不失为一条可尝试的出路。
事实上,“工业生产旅游”对知名企业来说只是“锦上添花”;而“工业遗产旅游”却是“雪中送炭”,有可能真正帮助衰退中的老工业区在从“工业经济”到“体验经济”的转变中找到再生之路。
旅游业作为劳动密集型服务业,创造就业的门槛比较低,提供就业机会的数量多,将帮助工人及其后代实现“重新在公园中就业”的梦想,对促进当地社会的稳定与和谐、繁荣和进步,具有更广泛的意义。
此外,工业遗产的利用和开发有巨大的想象空间。废弃的厂矿区遗址和建筑,相对而言创意和改造的余地较大,也不像一般工业旅游那样担心影响生产。对于大城市周边的厂区建筑,完全可以在其中注入旅游业、商业、休闲服务业、艺术、会展等概念,突出时尚、怀旧的元素,改造成迎合都市人群品味的游憩商业空间;对于那些规模宏大的工业遗址,可以改造为工业遗产主题公园,或打造工业旅游城,甚至可以作为独特的人类物质文化遗产来保护和开发。
总之,从工业旅游到工业遗产旅游,这不仅能拓展我们对旅游资源内涵的理解,丰富旅游产品体系,更能够凸显旅游业在我国经济转型和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方面的良性作用,不失为我国旅游业在未来可以尝试的新思路。
大众网:眼前的屏幕上,一粒麦仁被投进发酵池的同时,自己也有了不断下坠的感觉;装满啤酒瓶的箱式货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自己似乎又成了瓶中的啤酒,随着车身的颠簸一路摇晃……这不是在拍蒙太奇电影,更不是产生的错觉,而是一家啤酒企业专门开发的“工业旅游”项目——根据生产工艺流程制作的动感电影。3月底,记者在青岛啤酒集团旅游中心,以这种方式体验了啤酒的生产销售过程。
“从2002年开始,我们就对全市企业进行摸底”,青岛市旅游局大项目办公室负责人姜东和说,海尔、青啤、青岛港、华东葡萄酒庄园、青岛贝雕工艺、青岛京华饰品、双星鞋业、青岛金王集团以及青岛可口可乐公司,是他们筛选确定的第一批发展工业旅游的企业。
工业旅游的开发,使工业产品的生产过程不再“神秘”。走进海尔家电的生产车间,以前只能在电视上见到的尖端技术生产线、大型设备的运行场面就出现在眼前。在专为游客建造的青岛啤酒专业博物馆内,车间设备与工作场景完全再现了历史原貌,形象逼真,让游客赞叹不已;互动性极强的知识问答、形体游戏,更让游客学在其中,乐在其中。玩累了,还可以到“游客酒吧”去小憩一会儿。因为蕴藏着巨大的商机,目前已经有不少旅行社加入进来,把“青岛工业游”列入了“五一”旅游的主推线路行列。
青啤旅游负责人董方介绍,工业旅游与景点旅游的最大不同是,工业企业做旅游,更看重通过旅游给企业品牌带来的巨大宣传效应。从去年7月份啤酒博物馆建成至今,企业对旅游开发的投入已累计超过2600万元,虽然目前的旅游收入与其相比远不成比例,但通过游客的往来,把企业许多的潜在市场变成了现实市场。(记者王菁华)
法国人喜爱的工业旅游项目
工业旅游的兴起,最早是在欧洲的法国,20世纪50年代,法国雪铁龙汽车制造公司开始策划,让消费者和游客免费参观他们的汽车装配现场,引起许多厂家的效仿,逐渐形成了一个“时尚”。法国人喜欢汽车,因此汽车制造企业是观众人数最多的部门之一。雷诺,标致,雪铁龙三大汽车公司所属的工厂每年接待的游客达20万人次。法国的酿酒,香水,食品以及各类手工艺品企业也是最欢迎游客参观的部门,参观者十分踊跃。
英国工业旅游
英国是世界工业旅游发展的先驱国家,也是工业旅游发展最为成熟的国家之一,目前不仅许多工业革命时代的企业和生产资料(如蒸汽机等)已成为人们的参观对象,而且一些现代的工业企业也越来越受到了游客的喜爱。20世纪90年代初,英国已有640多家工业企业接待游客,开展旅游业务。英国威尔士地区首府加的夫郡,其周边河谷盛产煤炭。20世纪初,加的夫曾经是全世界最大、最繁忙的煤炭输出港,到了80年代,由于传统重工业调整,煤炭出口量锐减,给当地的经济造成冲击,为了寻找接续产业,当地对昔日的煤港进行改造,变成现代化的集装箱码头,同时利用废弃的矿井,精心策划建设了一座“大矿坑采矿博物馆”,展示当年的采矿历史和矿工生活。游客们在退休的采矿工人带领下,可以到地下近100米的坑道中,亲身体验矿工的生活。
荷兰工业旅游
来荷兰旅游的人们,不光愿意看到风车和鲜花,还喜欢参观工业基地,储油罐,铁轨和电力塔桥等。鹿特丹是荷兰最早设立工业旅游基金的城市,早在1997年就设立了此项基金,以发展工业旅游。此后,阿姆斯特丹和途温迪(TWENTE)分别在1999年和2002年相继设立工业旅游机构。他们和当地旅游局以及企业合作,接待工业旅游游客。在鹿特丹,ETC 车辆进出港中心的工业旅游线路很热卖。在阿姆斯特丹,史基浦机场和阿斯米尔鲜花拍卖市场的工业旅游活动很受欢迎。而在途温迪,人们乐于参观GROLSCH啤酒厂和垃圾处理厂。此外一些公司也乐意请游客参观他们的生产车间。去年荷兰工业旅游的人数达到15,000人,而且人数还有不断增长的趋势。据荷兰经济事务部1998年的调查,每年至少有1000万人对参观工厂类的工业旅游感兴趣。一位业内人士表示她对鹿特丹马斯河三角洲的工业旅游信心十足,毕竟“这个港口驰名世界”。
澳大利亚的金矿旅游
澳大利亚的巴拉腊特(BALLARAT),距墨尔本西北约110公里,是当年澳大利亚发现第一块天然黄金的地方,现在是维多利亚州最受游客欢迎的观光城市。巴拉腊特发展于1850年开始的淘金潮中,也是当年华人劳工集中的地方。巴拉腊特的主要观光点是素芬山。素芬山是一座建在原金矿遗址上的仿古城,城中从建筑到人物都再现了19世纪60年代淘金高潮期间历史风貌。素芬山记录着1851-1861年的梦幻时代,整个淘金镇把当时的社会状况呈现在游客眼前。“红金沟淘金场”淘洗金矿的简陋设施相当实用,“中国城”则是当政者为保护中国人免受欧洲人欺压而设立的,走进素芬山,旧时的马车仍在奔跑,卖烟的小女孩仍在吆喝,流浪的艺人仍在弹琴。看着当年的酒吧、旅馆、邮局、银行、面包房、铁匠铺,华人居住的村庄、屋子、关帝庙、中国酒店和杂货铺等,让人感觉时光倒流了130年。如果游人有兴趣,可以到土地登记处取得证书,再到小溪旁淘金。
福特汽车公司工业旅游
位于美国红河工业园区的福特汽车荣格中心(Rouge Center)自20世纪20年代起就是福特汽车公司的一个总装厂,数十年来,从世界各地来此观摩的游客有数百万之多。现在这座总装厂又新建了一个十多英亩的“植物房顶”,种满各种各样的天景植物,可以降低建筑物内的制热和制冷要求,从而节约能源。这些植物基本上不需要养护,这种植物房顶的寿命也是传统型房顶的两倍。除了这个绿色的屋顶,在工厂周围还有其他有益于健康的技术,比如提供电力和热水的太阳能板以及利用雨水径流形成的湿地。此外厂区还有一个漂亮的游客中心,里面有很多展品;一个电影院,以多屏幕循环放映一部名叫《制造的艺术》(The Art Manufacturing)的精彩影片,介绍炼钢等一些福特公司已经不再从事的行业。游客在这里不仅能知道怎么样生产卡车,还能知道怎样保护环境。
奔驰博物馆——德国工业游的亮点
奔驰宝马是众多国人向往的名车,德国奔驰博物馆展示了奔驰111年来的辉煌与荣耀。德国奔驰博物馆已经成为德国工业旅游线路中不可缺少的一个亮点。奔驰总厂与博物馆相连,博物馆免费向游人开放,每年接待约40万人次。生产车间把守森严,常人不容易进入。
博物馆共三层,展示着奔驰111年来的辉煌与荣耀。进得大厅,迎面便是产于1886年的世界第一批汽车以及第一辆梅赛德斯。然后便是各型豪华车与赛车。如果想仔细了解展厅里每辆车的特别之处,可以去领取一个像电话一样的语音导游器,它储存有多国语言,包括中文。只要按动键钮,就可以听到各种车型的介绍,十分方便。不管是在一级方程式银箭赛车还是最新款的家用轿车面前,游人都看得如痴如醉,无不为德国高度发达的汽车工业赞叹。在博物馆的商店中,精美的车模又引得众人纷纷解囊,花几欧元或者十几欧元带一辆“奔驰”去送亲朋好友,岂不美哉。不过需细看,不要买到“Made in China”回去让人贻笑大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