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星驰的电影《九品芝麻官》中有个情节,吴启华饰演的律师自以为口才了得,冲着过去的嘴下败将周星驰得意忘形地说:“打我呀,打我呀!”他以为在公堂上二人不会如何,没想到此二人已今非昔比,闻听此言后立马上前将他暴淬一顿,临了周星驰解释“这是他自己要求的”,吴孟达补充“真没见过这么变态的要求”。
男人,还是要把嘴管好,不然早晚少不了一顿淬。
不过如今的网络,使得一些人失去了对自己的嘴的控制欲望,因为他不像吴启华跟自己的对手是面对面的,所以他就觉得自己尽可以想说什么说什么,想骂什么骂什么,反正他觉得别人不会知道他是谁,自然拳头也落不到他身上。
通常,这类人热衷于希望利用一切机会来表白自己,哪怕这种表白带有浓厚的虚拟色彩,但不排除他想通过网络假想一个理想的自己的可能,以此在虚拟中实现自己现实生活中永远达不到的理想,比如假想自己是一个很强壮的男人,得到众多女性的青睐,于是大谈什么“做人要像做爱一样,累并快乐着”,其实他的经验之谈可能仅限于手而已。好比悬挂在大街上的口号----现实中越缺什么,口号里就越响亮什么。
不过也有可能像电影电视中常见的那些无人赏识因而也就无人施爱的泼妇骂人总是不离下半身一样,因为她渴望但却无人给予,于是失落最终变成一种怨恨,化作语言便是极尽恶毒与刻薄。也可以说,如果一个男人的语言中总是围绕下半身做文章,他的被欣赏度在现实中不会比一个泼妇更好,而渴望被关爱的程度又不会比泼妇弱。
这样的人,其实是很脆弱的,同时伴随着敏感,与自卑。从同情的角度而言,他们在现实生活中往往是带着极强的伪装来应对周围的,因为他可能缺少表达自己真实情绪的勇气或者实力,而这同时就带给他更大的压抑,网络恐怕是他唯一可以宣泄的地方。因此,当他一旦在网上受到攻击,他会立即变得怒不可遏,不计后果的产生强烈的报复心理,直接的选择就是破口大骂,而后从中尽情想象自己的辱骂给别人带去了多么致命的痛苦,并且沉浸其中不能自拔。
但,当一个人在对他人用辱骂的方式进行攻击时,他恐怕想不到两点。第一,从被骂者的角度而言,最可怕的骂声是那些骂到点子上的内容。例如你骂一个胖子肥猪,骂一个矮个矬子,这都是属于有的放矢的骂,应该会使被骂者抓狂。换言之,你骂一个胖子瘦猴儿,恐怕就起不到骂的效果,这是骂人的学问。第二,从骂人的角度而言,如果他并不了解对方情况,他所选择的辱骂内容一定是他自己认为最有杀伤力的,换句话说,如果有人这样骂他,他觉得一定是无法忍受的,因为,别人骂到了他的命门。
从这个角度来讲,骂人如果不是有的放矢,很多时候就是在拐着弯儿的暴露了自己的潜意识里避之不及的东西,也可以说就是在骂自己。所以我们也可以总结为,乱骂一气还自以为得势的男人很可怜,真的很可怜。
记得军事作家刘亚洲在他的一部报告文学中说过一句经典的话:男人可以被爱,可以被恨,但就是不能被可怜。
因为当一个男人沦落到可怜之时,他就已经无所谓自尊可言,没有自尊的人是什么猥琐的事情都可能做得出来的,当然,在他认为别人不会知道他是谁的情况下,他最乐意选择的还是骂人,尔后,大不了废一个ID而已。
但我还是认为,如果一个男人把骂人仅仅看作废掉一个ID那么简单,他的头脑未免太过幼稚了一些,即使这个人本身可能就是个孩子。因为男人,总是要多一些责任意识,而恰恰,辱骂是最能造成责任缺失的行为,尤其是对自己。这当中的原因我前边已经说过,就不赘述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