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不要除了你的本职工作 你都是行家(转)

(2008-03-09 19:13:26)
标签:

职场

工作

行家

谈天说地

杂谈

我有一朋友,好人,教数学的,喜好口头发表一些评论,言辞中不乏冷僻、书面用语,例如有见地等等。

 

一次听完一节语文研讨课,跟他听完其他学科的课一样,照例一本正经的大谈这节课的得失。别说,听着还真象那么回事儿,不了解他的,还以为他就是一国语教师呢。

 

联系到他平时数学课给我的印象,以及他点评其它课的水准,当时我特由衷的冲他感慨:兄弟,哥哥发现,你除了数学课,都是行家。

 

他听完最后俩字儿,嘴咧了一半儿,一下又把前边的话琢磨过来了,于是即刻睁大惊愕的双目,把嘴角收回来,冲我无可奈何而又悻悻的说:死老王,你又糟蹋我。

 

旁边的人都笑翻。

 

回头想,作为数学老师,却除了数学课都是行家,这确实是一句骂人不吐脏字儿的绝句,引申开也可以发展成为“除了你现在干的工作,你都是行家”这样的评语,非常有不受行业限制的实用性。

 

要是用北京的口头语来概括,就是:该干吗不干吗。用领导的话高屋建个瓴,就是:典型的公鸡说蛋嘛。 公鸡说蛋,多准确。自己不下蛋,也没有那个本事,但是却总是摆出专业的姿态对成蛋指指点点,把下蛋的母鸡给搞的不知所措手不及。这也是该干吗不干吗,除了自己打鸣的专业都是行家的表现。

 

问题在于,这看似行家的行家是不是真行家?

 

亏得我这小兄弟是个明白人,假如他不服气,拿社会现象跟我说事儿讲理,还别说,他“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往跟前说,昔日辉煌过的中国女足现在踢得那叫一个臭:场上乱哄哄,一点看不出老女足的技术含量。可到了场下,个个屁烘烘。成天价儿对主教练的要求指手画脚,你说,这是你该操心的事儿吗?可怕的是,这种现象还是以一种团队方式体现的,队员仿佛人人都比教练明白该怎么做教练,就是不明白自己该怎么踢球,生生将中国女足的名声败坏还怡然自得,实在令人唏嘘。

 

再说我们的歌手们,成天价儿不是琢磨着出些新的作品,而是扎堆儿的坐在各个电视台的评论席上,也不管自己是不是真懂,铁了心的要证明自己“说的比唱的好听”,于是危言耸听的,大言不惭的,人身攻击的,口不择言的状况比比皆是。还别说,有的人你压根儿就不知道他(她)唱过什么歌,但是现在,人家就人五人六的坐在那里煞有介事的冲一参赛选手说:你看这首歌的这个地方是不是酱紫唱好些?碰上个二百五的选手反驳:我有我的风格。那么,对不起,你被PK了。他就不想想,他当初是能听的进去别人劝的主儿吗?

 

也难怪有个港台主持人说内地歌手一首歌能吃一辈子,你看,光头李进不就把自己的作品改成了“你的头发还好吗”满世界做广告呢吗?你说,这个光头什么时候改歌手叫卖生发水儿的了?

 

王朔,多富有语言创造力的作家,如今不好好写东西,满世界提着砖头跟人叫板寻淬,把原来的那点才华全搁骂人上了,基本将自己已经混同于网络上的一些跟着别人屁股后头骂骂咧咧在骂与被骂中活着的泼男辣女,令人不屑,但是人还乐此不疲,你说可惜不可惜?

 

娱乐圈如此,社会各界也没闲着,大家似乎都发现自己在其他行业更象个专家,所以都热中于“红杏出墙”。

 

警察忙不忙?忙。忙什么?拍抓坏人的纪实电视剧。从这条街跑到那条街,一集里能跑好长时间,辛苦的要命。可是生活中你要是打110报警,没有半个小时,你见不到我们的勇探。

 

学者们忙不忙?忙。忙什么?今天告诉你自行车比汽车污染严重,明天再联合几个权威告诉你中国的房子价格不是过高而是过低,中国孩子上不起学是因为学费太低。要不就是告诉你他祖上嫖史,以吸引眼球。

 

教育部忙不忙?忙。忙什么?今天帮文化部整理百部爱国主义电影出影碟,明天帮出版社整理百部爱国主义书籍出书,累了就又跟舞蹈学院合作编个全国统一的集体舞,说是可以“培养学生审美情趣,锻炼身体”。跳够了又琢磨学生该来段儿京戏了,还是当年的样板戏呢。

 

所以我们的学生忙不忙?忙。忙什么?今天要看百部爱国主义电影,明天又要看百部爱国主义书籍,课间休息了要学跳统一的集体舞,想唱个歌吧还得吊半天京戏的嗓子。忙活半天,就是不明白为什么老歌里唱的那个童年是怎么回事儿,这都是让一个成年人该干吗不干吗的社会给搅和的。

 

于是大学生去给狗熊泼硫酸说是想知道熊的反映;小马哥因为觉得被人看不起就大开杀戒然后亡命天涯;高中生为了发泄私愤就杀死无辜的女同学然后奸尸;少年觉得自己压力很大就弑母伤父;比较之下,课堂上侮辱授课教师算什么;打的老师眼内淤血算什么;把老师活活气死又能算什么?

 

当一个社会的成年人该干吗不干吗的时候,怎么指望我们的学生象个学生?

 

当一些未成年人因为模仿大人在对我们传统的道德体系进行破坏和颠覆的时候,我们的成年人却还在异想天开的认为可以靠跳个交谊舞就能够搞定,这是一个正常的成年人应该具备的思维吗?

 

别说中学生了,现在甚至连幼儿也穿上了泳衣走台,或者对着镜头油嘴滑舌,以歌示爱。你说,他们是该干这个的吗? 该干吗不干吗,原因何在?急功近利,利令智昏。

 

而发展下去的后果就是,当我们需要为了干吗去干吗时,我们才绝望的发现,除了这项工作,我们都是行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