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与陈圣玙家书

(2013-02-28 11:25:02)
标签:

原创陈圣玙家书

杂谈

分类: 悠悠岁月

        我与陈圣玙家书  

            文/关义耀

小学时我就会背《陈圣玙家书》

时正值文化革命,没有《诗经》,没有《红楼梦》,没有《红与黑》,但我们村有《陈圣玙家书》,村里很多人都偷着背。我家没有这本《家书》,是我替阿芳爹放了二天牛,他才把《家书》借给我抄的。

75年读高中二年级时,我的语文教师陈海帆老师给我们出一道作文题《记一件有意义事》。我就写了我帮一位初中学生讲解《陈圣玙家书》的事。老师看后,大为吃惊。他把我叫到他的宿舍,小声问道,“你有这家书?”我说,“我能把她背下来”。老师原在广州某中学教书,语文功底很好,写得一手好字,我现在的钢笔草字,就有他的风格。在文革中,他被学校下放到海南乐东我在读的冲坡中学接受改造,我们非常尊敬他。当时,他听我一说,高兴得拍起手来。就在他的宿舍里,我为他黙写了一份《陈圣玙家书》

76年2月我参军了,离开家乡时带走两样东西,一是我的邻村长兴村民兵排送我的《毛选》精装本,二是带着我手抄的《陈圣玙家书》。因为,陈圣玙的故事与他身后留下的家书,给太多的叹息,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细细品读《家书》聆听着这曲催人泪下的爱情绝响,的确是一种精神享受。陈圣玙的故事在我们乐东的黄流、利国、乐罗一带,家喻户晓。《陈圣玙家书》我一直珍藏着。

本世纪初,看到了《乐东志》上记载着有关《陈圣玙家书》的事。原来《陈圣玙家书》出自清代儋州才子陈圣玙同窗好友黄河清之手。看到“黄河清”三个字,我便肃然起敬,我在想,“黄河”本身是黄的,怎会“清”呢?可见,黄河清三个字寓意深远。

《乐东志》还披露:陈圣玙,生于清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儋州的一个书香之家,天资聪颖,学问精深。1753年(乾隆十八年),陈圣玙考中解元(中举第一名)。他也曾在家乡儋州任教,后因触犯权贵,受诬告通缉而出走崖州,在今乐东县乐罗村德化书院任教二十多年,并在乐东另有新欢。

      关于第一封家书

陈圣玙背井离乡,抛妻20载,情差千里,其妻薛氏望穿秋水,柔肠寸断,悲痛欲绝,求助丈夫的好友黄河清代笔,敦促陈圣玙还乡。家书如泣如诉,充满着无限哀怨,从头到尾抒发的都是一个结发妻子对丈夫的苦苦思恋,字里行间倾诉了当年青春年少时两情相悦的幸福情景可惜这封情真意切信并没有打动陈圣玙的心

丈夫乎,岂非人情哉!夫诵诗读书,故足以光宗耀祖,而妾闺门琴瑟,亦足以重裕后昆。女幸少踵君门,虽不为月下绣花,也足邀君郎之眷顾。不至沉鱼落雁,掩盾之美华,薄德贻才郎见欲。而天作之合,夙世良缘。溯自成婚以来,一双鸿雁飞遍江山。两姓鸳鸯,身栖枫木。思清风之披拂兴颂桃夭;听静夜之钟鼓寄情窃窕。颠鸾倒凤,雪深三尺不知寒。聚会胸中,顿忘东方之既白。回思当年,乐何如耶!今君去国离乡,已积月累年,双枕单寒,睹物而兴悲叹。玉镜半空,湃音容而流泪。枕上笑语尚在,美人容貌何方。朝思暮想,望白雪红梅而肠断。寤寝反侧,想青山绿水见长。人隔天涯,梦思海角。纵邻家往来谈笑,虽可解忧,而同侪离散,又觉凄怆。含泪而归,谁知无之恨矣。丈夫乎,知不知者乎!仰视梁上鸳鸯,双双戏水;俯察园中蝴蝶,对对穿花。物尤如此,况其人乎!无药可医长夜病,有钱难买少年春。君乃作客他乡,弃我青春不顾,情实可怜。丈夫乎!岂不知者乎!昔许生死同穴,谁知各别两方。望落花而伤心不尽,对斜月而抱恨难忘。欲守孤枕,则浮生若梦,为欢几何?欲抛清就浊,则赤绳已系足,终身不解。欲问境以寻,而君踪不悉何往。欲留家以待,则草无两春。江河长流,韶华不再。丈夫乎,胡不知归来兮?”

     关于第二封家书《再致陈圣玙》

我最喜欢的是第二封家书,她既充满着情的倾诉,又一篇“讨”檄文字字,句句渗泪,一咏三叹,连续诘问,使手捧家书的陈圣玙羞愧难当,伤心欲绝。他连夜起程,但在翻山越岭返回儋州途中,落水于昌化江。250多年来这封家书没有随陈圣与逝去,而是仍然闪耀着她感人的情思,让人不忍卒读。

“父生母育,乾坤之德难忘;夫唱妇随,山海之盟已定。唯愿百年好合,讵堪一旦分离。今君浮梗于东吴,俾妾出匏于西蜀。追妾送君之日,忆君嘱妾之时,近则一岁两周,远则三年五载。岂料人情反复,蹉跎二十余年,道路迢遥,睽阻一千余里。秋雁每传书,传不到君家之音信。春莺常唤侣,唤无尽妾氏之情怀。堂上抛弃翁姑,膝下又无男女,家庭瓦解,囊橐罄空。靠将伯而不能,乏米钱而谁济。一年十二月,月月受饥寒。一月三十朝,朝朝无饱暖。欲去寻旧盟,则山遥路远。欲抱琴别调,则丧节污名。欲赴水投河,必葬江鱼之腹。欲悬梁自缢,难免蝇蚋蛄嘬。欲贪生畏死,不忍凤只鸾孤。闻雨滴,点点生愁;听虫声,声声带泪。床头长流眼泪,枕边滴湿衣襟。久历风霜,身穿衣裳破裂;形容枯槁,云鬓转为蓬松。君无思蔡邑遗忘箕帚,遗臭万年,宋弘不弃糟糠,流芳百世。乌鸦何义,尚知反哺之恩;戾虫无情,亦晓好合之义。况人为万物之灵,反不若鸟虫乎!昔汉高祖之弃吕后,刘玄德之弃甘糜,实乃争地图王,赵子龙之别家口,百里奚之弃贤妇,皆为忠君报国,君既非争地图王,抛妾何故?又非忠君报国,弃妾何为?然妾实无弃之由,而君又有弃之实。昔卓氏淫奔之女,相如犹感白首,莺莺改嫁之妇,张洪犹忆故友之情而求亲。妾乃明婚正聘,非卓氏之可比。守节存贞,非莺莺之所同。君何反正归邪,忘恩负义。视新欢如掌上明珠,弃旧盟如道旁苦李。然下抛贱妾,理固不容;上背翁姑,罪更难逃。凡人养子,历苦多年。十月怀胎,承严父之血脉。三年哺乳,食慈母之膏脂。才能行,则喜气欣欣;稍得病,则忧心忡忡。子行而亲不往,则三回四顾;亲行而子不至,则万唤千呼。及其成长,请师启蒙教读,娶妇偕伉俪之欢。望子成龙,报答亲恩。晨省昏定,视膳问安。君何弃双亲而不顾?舍棺梆于荒郊,风吹雨洗,忍双亲于道旁水浸沙埋,令千人之痛惜!君不闻董永卖身葬父,仙姬降世为妻。吴起杀妻弃母,五雷作马分尸。天人报答之警,捷于影响。未有不孝其亲而得孝身之理,未有不葬其亲而得葬身之地。世间岂有不孝亲之子哉?妾闻崖州境地,花锦城池,朝游柳巷,暮宿花街。日复一日,任笙歌之乐耳。年复一年,忘好合之初心。劝君舍乐土之荒音,寻回故园之桃李。上葬双亲归土,下慰妻子初心,免双亲为有子之孤魂,免妾为有夫之寡妇。将功赎罪,转妖为祥。倘或钟停漏断,君身便作崖神。若蒙浪浮生,君身则厚儋耳。君若不归,预卜终身不结果。那时摇尾乞怜,悔过已不及。安知旷野荒丘,非君葬身之地。江河流水,非君抛骨之滨。书到君前,宜当泪读,指天誓日,要速速返家。”

(2013年春节记于家乡利国荷口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