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宠的下马陵。
这天中午我走进下马陵一看,整洁气派的马路青石砌就,明城墙巍然屹立。看样子政府花了大本钱的,但艳阳高照热气蒸熏空荡荡的几乎没一个人,没一块碑铭。
询问路人:你知道为何叫下马陵?
路人一脸茫然地支吾:不太清楚,肯定跟马有关系。
问:有啥关系?
答:谁知道?下马?就是马在这儿下马驹啦,不可能下牛犊子。不然就是卖马的地,前头东羊市听说是卖羊的么?你没事干了吃饱了撑得慌问这干嘛!
我立即产生了强烈的失落感。
按照儿时印象,径直走进一个家属院,寻觅见董子墓。映入眼帘的是东倒西歪的残破石碑、晾晒的裤衩、臭烘烘的垃圾箱。墓冢甚小,有青砖花墙环绕。碑前拜祭处连1米都不到,石碑倒是用不锈钢和玻璃保护着,远看像个浴池的灯箱。
我们陕西人怎么啦?傻帽!全国各地政府连神话人物归属都竞相争夺,人家河南有些地方没古迹都想方设法创造古迹。明明黄帝陵在陕北,河南却在新郑大搞祭奠,称该处是人文祖地华夏故里。而且把神话人物都给了归属地,比如名不见经传的泌阳盘古、内黄颛顼、淮阳太昊、西华女娲、灵宝夸父。为一个古人的出生地,埋葬地,国内经常几省旅游部门闹得脸红脖子粗。比如牛郎织女发源地、炎帝、野长城、三峡大坝、关羽埋葬地、诸葛亮坟墓等等文化遗产。
有些天然景观加入人文文化,不用多投资,胡乱修个门就能卖门票从旅客腰包掏钱啦。河南人高有鹏说:神话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湿地,它可以种植花草卖钱,但更有调节空气新鲜度的功能。
下马陵,鼎鼎大名的人文资源就凭空闲置啦。凌乱不堪的墓冢前晾晒的裤衩宛如旗帜在风中飘扬。董仲舒何许人也?汉武帝时期倡导独尊儒术罢黜百家的第一大儒,针对秦始皇焚书坑儒的暴行,广开献书之路,经历文景之治和汉武盛世。读书人怎敢忘记董仲舒?
《汉书董仲舒传》曰: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应该有而没有的碑铭。

凌乱不堪的墓冢前晾晒的裤衩宛如旗帜在风中飘扬。

被保护起来的墓碑。

同样凌乱不堪的陵园,居民生活用的垃圾箱。

残破的石碑。

绿化倒是蛮好的。

这里还在大兴土木建造居民居所。
美女软香温玉人体艳图
市井偶然奇事突发偷拍
自驾车旅游民俗精美图片
隐私与笑死人不偿命
《40年前老西安的故事》连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