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夏天,巷子里的黑二卯要借我的铁环玩,条件是玩1月后送我一点糖精,他笑嘻嘻地说:“石头,你放心,谁哄人日他哥,天打木头狗遭瘟。”谁知整整苦等了一个暑假,结果我不但糖精没吃到,铁环也被他骗去了不肯还。我想讨要,父亲说:算了算了,一个巷子住着,抬头不见低头见的。
有次,我正和长安、黑二卯、老带鱼他们玩官兵捉强盗,被母亲喊回家倒垃圾,我心里很不情愿。垃圾盛在筐子里,听街上有人摇铃铛,提醒居民垃圾车马上来,居民就要去排队。由两个戴脏口罩的工人合力抬起扔上车,灰尘弥漫的再由车上垃圾堆里的人扔下来。那天我往家走时,老带鱼毫不留情地跟在我屁股后面喊起来来:
噹噹噹!嘁噹嘁!
8点半的《火焰驹》。
谁要看,买票去;
谁不看,抱娃去。
娃没在,
回家搂着老婆睡觉去。
《火焰驹》是由西安易俗社排演的著名秦腔,曾和《三滴血》一起被拍成电影。这一段似乎是当初《火焰驹》的广告词。
我小时侯最不爱看戏,尤其是秦腔。父亲是南方人,应该也不爱看秦腔的,但有时得到不要钱的戏票,觉得弃之可惜,于是就抱着我去易俗社。在我的印象中,50年代似乎在西大街唱戏的居多,卖戏剧用品的也多,一直沿袭到现在。因此我们经常说得顺口溜就有:
拉锯,扯锯,
城隍庙里唱大戏。
锯木头,盖房子,
给娃寻个新娘子。
东木头市据说曾叫草市街,民国时期就是个专门买卖木器家具、棺材、木材和劈柴以及麦秸草的老街。所以我们对于拉锯扯锯毫不陌生,其实就是用原木解板子的活:用架子把原木撑起来,使墨斗弹线,一人上一人下,光着膀子,上面的站着下面的坐着,哼着号子,锯末像雪粒一般纷纷落地。大锯长5尺以上。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