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谭华孚
谭华孚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5,493
  • 关注人气:128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完即写之一:读《收获》04年首期的两篇中篇小说

(2014-02-01 17:54:35)
标签:

杂谈

分类: 随想思絮

趁着春节的空闲,在拜年应酬之间,读了今年《收获》首期上的两篇中篇小说。

唐颖的《当我们耳语时》在叙事形式上颇为奇特,完全以一个特定场景之中两个当年互为好友的女性之间的电话通话完成情节的交代与人心的揭示。那里面的人世和人心人性是我这一代人,特别是我这一个阶层(或当时所称“阶级”)出身的人所熟悉的。在这里,女性的委曲情感与革命时代的政治高压掺杂融和,构成了故事特有的基调,一个男性的“可以教育好的子女”脱胎换骨的艰苦努力,夹杂着三个“黑五类”弟子之间的情感甚至性爱纠缠,通过对话体的行文形式层层剥开,构成一种主观叙事特有的情感色彩,也透出了一种往事在回忆中显示出的迷离与朦胧感。就它状写的情感世界而言,小说所出示的这种叙事形式是合宜的。但尽管如此,这种形式仍然摆脱不了对话体文字在阅读中可能给人带来的单调感,因为这种适合抒写内心世界微妙变化的行文方式,如果不和真正的悬念与情节结合,它难以长久地拢得住我们的兴趣与注意。

与《当我们耳语时》重在形式的创新求索相比,尹学芸的《玲珑塔》更多地以故事的离奇而富有悬念取胜。它在一个似乎是婚恋题材的外壳中,契入了丰富的情节元素,在故事的跌宕起伏中,众多的转折尽管出乎意料,大多能折射出人心与人性的难测与欲念的力量。但除此之外,它没有能够给我们提供足够丰富的意念构成。这篇小说更多地与传统的小说路径对接,可看性强。作者有着颇为不弱的讲述故事的能力,以致于她(他?)稍稍有些迷恋于这种能力的运用。原本甫一读完,我对这个中篇的印象好于上一篇,可是提笔写作这篇读后即写的观感时,我问自己它除去上述可读颇强的情节外还能总结出哪些特点时,我却一时无从置评了。于是,我只能把这当作一种待定的感受,就此定格于电脑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