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不要捧杀了我的学生
(2012-06-07 23:29:03)
标签:
丘处机闽师广电人版文学性二道茶杂谈 |
分类: 随想思絮 |
我至今不知我的学生们为什么将自己的这部作品命名为《丘处机》。
丘处机( 1148-1227),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道士和养生家。字通密,自号长春子。登州栖霞(今属山东烟台市)人。道教全真道“北七真”之一。他曾应元太祖成吉思汗之诏前往西域雪山,应其“有长生之药否”之问时,答以“有卫生之道,无长生之药。”“敬天爱民之本”“清心寡欲为要”,并以戒杀、清心寡欲等养生之理劝喻太祖。太祖深深折服,并予虎符及玺书赠之。后定居北京,建白云观,卒葬后殿中,墓今尚存。他留下的养生专著有《摄生消息论》一卷等。他还有很高的文学修养,其道教词是同类中的上乘之作,前人对其评价甚高。丘处机后来被写入了文学和戏剧作品,在金庸小说《射雕英雄传》和《神雕侠侣》中,他与其余六位同门合称“全真七子”,是一位武学名家。
我们所看到的闽师广电人版《丘处机》,描写的却是一个以摄制影像为业的大学毕业生“以自己的生活,丰富了别人的生活”的故事,包括了他与女友的邂逅、误会与相识相恋,然后在知悉女友将很快结婚而新郎并非自已的失落。一段青春期往事的惆怅剪影,
一段有关利比多的苦涩回忆。故事普通而不曲折,宛如平常一首歌。
看得出作者对影像视觉韵致的热切追求。构图、角度、光影、色彩、运动的方式与剪辑的手法,相对同专业的不少同年段学生而言,都是出色的。指导或者调教过他们的老师,显然对静态与动态的影像造型之美,都颇有心得,拍摄、表演与制作出这些影像的学生,也都很有感觉。
我坐在电脑前,惬意地观看着这一段段影像如同青春的变奏在我眼前演绎,一种感觉使我渐渐浸入陶醉之中:与最初那几届的学生相比,我们现在的学生在摄像与制作的技能上,已经远为圆熟。再不是那个七八条枪、十几个人的草创时代旧光景。今日的学院,硬件条件与老师队伍,毕竟是好了很多,同学们受到的训练也正规了很多。不再是游击队,很有一点像正规军了……
片子不长。就在一缕缕思绪从我脑中飘出之际,片子,包括它后面的那些幕后的花絮,都已经播放完毕。我警醒起来:“就这些?就这样结束了?内容就如此短小?……”我想起了有时看到的某种茶中名品的外形与内容——在一个极其精美的锦盒中,撩开一帕极其精美的绸缎后,在一衬着极其精美的绒布的嵌格中,你看到了一个极其精美的小瓷瓶——正宗的极品大红袍、金俊媚、正山小种就深藏其中。
“头道恋爱二道茶”。好茶是要细品慢啜,至少要泡第二遍才能品出微妙的。欣赏好的影像艺术作品,也许是同样的道理。
于是我又看了一遍,二遍。
我感到了略微的失落。在颇为上佳的包装之内,我找不到那些真正名贵的茶叶。它里面现有的,不够耐泡,不能被我们细细地品味。
一部好的剧情片的最为重要的基质是文学性,是用镜头说出来的故事,它呈现而不解释,展示而不评说,铺陈而不议论。却能直指内心,提示世态,剖解情欲,使阅听人更为深入地知人阅世,体察情愫,寻味无穷。
也许,我的童鞋们不要急于玩那些很炫的技巧与视觉效应。他们也许要先安静下来,好好地,朴素而从容地学会用镜头讲故事,讲出一个稍为完整的、有意蕴的故事。在我初学拉小提琴的时候,我很喜欢练习那些指法变化很快,用弓急促的曲子,可如今我早已知道:舒缓的慢弓才见真功夫。
如今,在网上,关于这部闽版的《丘处机》,已经有许多围观和关注。一个校园媒体甚至对它的制作者冠以后90导演的令誉了。
我默默地浏览这些在微博的转发与评论之间留下的话语,它们有的热烈,有的深沉,有的戏谑,有的普通,有的文艺,有的2B。
我带着欣喜与好奇,阅读着这一切,同时,一丝警觉涌上我的心头——
你们,请不要捧杀了我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