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又近高考看《高三》

(2009-04-17 23:46:46)
标签:

纪录片

高三

高考

杂谈

分类: 怀旧随笔

      又是高考将近时。

     今晚,我与07级的本科生们一道观看了90分钟的纪录片《高三》。作为北京电影学院郝建教授等人发起的“民间影像校园巡回展”福州站的首映作品,这部片子比较真切地纪录了福建武平一中一个高三班的学生们在迎接高考的一年间的学校生活情态,呈现了一些比较有特点的人物性格和生活场景。编导周浩用一年的时间跟踪拍摄一个班级(七班)的老师和学生,作出的这样一个作品,是有相当可看性的,也着实可以唤起人们对高考的反思。

    作为一个曾经的高三学生的家长,在看这部片时,我每每联想到一年前儿子高考时的情况。

    作为一种三十年前高考恢复时的第一届考生,我看这部纪录片也有许多感慨。

    确实,高三毕业班的学生不易,毕业班的老师尤其是班主任不易,毕业班的家长也不易。

    高考也确实应当反思。在当代中国,高考已然成为一种全社会不可不承受之重。

    问题在于,除了高考,我们可能构想出一种更为公平的人才选拔方式?

    写到这里,忽然记起,我和我和同年人,很多人当年是没有高三的。在信奉读书无用论的那个年代中,我们的中学时代是以初中二年、高中二年的短促跨度草率地度过的。我们的毕业之年,没有高考的压力,却有一种深切的无奈和惶惑——我们必须无奈地下乡当“插队知青”,我们展望人生和前程一片迷惘。正如当年的知青歌曲所唱的——

 

   “呵,未来的道路是多么漫长,呵,生活的脚步深浅在偏僻的异乡……”

 

    在我,对高考是怀有一种亲切甚至感恩心理的。因为,我那时,在乡下劳动三年之后,能参加高考,深切地感到的,是幸运,是兴奋,甚至是一种政治上的解放。正是拜高考恢复所赐,我的生活才出现了一种重大的转折。当今高考对人们的压力是如此之重,令人感喟。然而,与我们当年差一点无缘于高考时的绝望感相比,与我的那些错失了参加高考最佳机遇的叔叔、姑姑和兄姐们相比,这种压力在我看来已经是一种幸福。

    今天中午看电视新闻,知道由于时值生育低峰年出生的人群进入高考年龄,今年将有包括福建在内的六个省份高考人数大幅度下降,高等学校的教育很快就进入大众化阶段,在更远的将来甚至还可能成为买方市场,《高三》里的人和事,是否会唤起当时观者的另一种感受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