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流媒体iptvp2p新媒体点播 |
分类: 互联网信息报道 |
论P2P技术泡沫的危害性和如何专业使用P2P解决方案
背景信息:
2007年3月17日下午,流媒体网成功举办了2007年第一届沙龙,UT首席科学家杨景、电信研究院杨崑、华为丛培高等业内人士出席了此次沙龙,出席本次沙龙的嘉宾,就IPTV、P2P以及新媒体的发展问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交流期间,UT首席科学家杨景提出:P2P技术最适合应用于内容分发的优化,并针对目前集中在终端的P2P应用模式提出疑问,笔者所在公司从2004年初开始开发国内第一个P2P视频广告系统,并在2004-2005年间成功利用此P2P技术帮助3个客户实施了3个分别获得超过2000万美元大型风投项目。
P2P即Peer to
Peer,称为对等连接或对等网络。P2P起源于最初的联网通信方式,如在一个局部网络的PC通过局域网互联,不同局部网络间通过Modem远程拨号互联。其中建立在TCP/IP协议之上的通信模式构成了今日互联网的基础,所以从基础技术角度看,P2P不是新技术,而是新的应用技术模式。
P2P再一次被关注主要是由Napster以及BT类软件的出现,2004年底开始,国内部分P2P直播技术开发者开始将这种技术商业化,其中比较成功的案例有PPLive,PPStream等。随着这些商业案例操作的成功,国内其他厂商和投资者迅速跟风,逐步在2005年形成P2P电子杂志商业模式遍地开花的繁荣盛况,到2005年底-2006年初,业界在一片泡沫中获得大量的风险投资,2006年甚至为称为P2P流媒体元年。2006年下旬开始,P2P电子杂志业务迅速转变向行业纵深方向演变,同时大量小型开发商开始进入,P2P市场进入竞争白热化状况。
综观P2P技术在国内的发展演变路线,不能看出P2P技术仍然是一种不成熟的新型应用技术,到目前为此,获得主流厂商和运营商支持的案例也是非常少,如贵州电信首个作为运营商公开尝试P2P运营等。P2P技术虽然有非常好的优势,如能将系统运营容量扩大几千几万倍,并能从业务模式上配合目前流行的WEB2.0概念,构成一个相对完整的解决方案,但也存在一些缺点:
1、整体的利益链上,没有太多电信基础运营商的利益;这导致了2006年南京电信等开始尝试限制P2P应用,因为P2P应用的迅速膨胀,大幅提高了电信运营商的运营负荷,但并没有给运营商带来附加的利益。
2、内容扩散比较难控制,导致P2P应用几乎是定位在盗版商业模式的基础上,极大地限制了内容提供商(CP)积极性,同时也降低了P2P应用的商业形象。
3、在P2P直播领域,视频抖动等问题长期存在,P2P应用存在无质量保证的难题;于是一部分P2P技术运营商开始挂羊头卖狗肉,打的P2P的旗号,大量使用高端硬件和骨干网的优质带宽资源进行运营,迎合P2P大量泡沫,带着诓一笔钱就跑的目的直奔VC的投资。
4、部分P2P技术厂商的产品严重耗费带宽,严重情况下一些P2P软件单位带宽消耗甚至比TCP通信模式高出50%。技术上,因为P2P的动态通信模式,导致P2P节点之间频繁地检测和探索目的节点的存在;另外各P2P节点通信的同步性差导致一些重复通信出现,消耗了部分额外的带宽。从这个意思上,这种P2P技术的网络并发性能是建立在更高的带宽消耗代价上的。笔者选择市面一些主流的P2P软件进行抓包测试,发布部分P2P软件存在严重的重复带宽使用。网络上有一个笑话,某公司某职员上网搜索相关业务资源时发现公司的非常慢,正常访问一个网页都非常困难,就大叫,谁在用PPxxxx!大叫之后,使用PPxxxx软件的同事关闭了软件,网络马上就恢复正常了。笔者2006年曾经开发互动电视产品,为测试产品在带宽耗尽情况下的表现,就直接使用PPxxxx软件,开2个-3个,一个3M的ADSL网络的就几乎完全不能使用了。
当然造成这种严重情况还有一个原因P2P的在下载的同时,也提供上传服务,而ADSL恰好是不对等通信方式,3M下行512k上行的ADSL,也就是说使用设计不好的P2P软件,只需要消耗512k的上行带宽,就可以将3M的下行带宽全部耗尽。
综上分析,正如杨景教授认为,P2P技术最适合应用于内容分发的优化,但目前只是应用在终端上,这样存在很多的弊端。不正确地使用P2P方案,或者在一些纯P2P厂商在不合适的场合片面推广P2P方案,容易引发其他副作用。
纵然如此,一些小P2P运营商或者网站,为提高服务可用性,仍会极力选择劣质P2P产品方案,以牺牲用户网络性能来提高网站的服务能力。
P2P的正确应用,应该确保有一定的运营专业性和技术运营支撑能力,能对网络进行正面优化,而非负向消耗型,否则就如同拔苗助长一般。
2007年,又是一个P2P视频点播的金猪好年头,期望国内P2P市场向专业化和合理化方向发展,形成电信基础运营商,用户和网站运营商互惠互利大好势头。
文末总结一下:非常看好符合上述原理的优质P2P产品的专业市场。
笔者联系信息: moto118@gmail.com, CONBY
P2P视频通信技术PPSHOW开发者,7年VC++通信开发经验,有3个超过2000万美元大型项目完整经验,对P2P网络优化有一定研究,上文速写,有不妥之处,敬请指教,欢迎技术交流。
相关链接:
欢迎加入新媒体观察圈:http://q.blog.sina.com.cn/con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