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2007年P2P流媒体将会怎样发展?(第一篇)

(2007-03-23 09:56:18)
标签:

重叠网

多播

中央控制

软件

分类: conby视频传播专题

一位在p2p流媒体行业有丰富经验的技术朋友,写了"P2P IPTV技术进展"这样的一篇文章,其观点很独到和专业,我觉得应该和业内人士分享,拿来从个人的角度点评一下吧。

1.P2P内容分发技术的演化

  计算机网络发展演化过程不断在集中和分布之间摆动。早期计算机的使用模式是众多用户共享大型计算机,以后发展了个人计算机,从集中走向分布。在互联网上存在类似情况,开始采用客户机/服务器方式,使用网站上集中的服务器。进一步发展将走向分布式,集中的服务器变成分布式的。

  P2P技术将许多用户结合成一个网络,共享其中的带宽,共同处理其中的信息。与传统的客户机/服务器模式不同,P2P工作方式中,每一个客户终端既是客户机又是服务器。以共享下载文件为例,下载同一个文件的众多用户中的每一个用户只需要下载文件的一个片段,然后互相交换,最终每个用户都得到完整的文件。

  实现P2P的第一步是在互联网上进行检索,找到拥有所需内容和计算能力的结点地址;第二步是通过互联网实现对等连接。为了充分发挥互联网无所不在的优势,不能对互联网协议进行任何修改。解决的方法是在基础的互联网上架设一个P2P重叠网。

  P2P重叠网分为无组织的P2P重叠网、有组织的P2P重叠网和混合型网三大类。目前在互联网上广泛使用的大多是无组织的P2P重叠网,如BitTorrent(BT)下载。而有组织的P2P重叠网目前还处于学术界研究阶段,如Tapestry、Chord、Pastry和CAN等网络。正在研究的新一代的P2P应用包括多播、网络存储等都运行在这种有组织的P2P重叠网上。一些实用系统开始使用混合型结构。

  无组织的P2P重叠网已经演进了几代。第一代P2P网络采用中央控制网络体系结构。早期的软件Napster就采用这种结构;第二代P2P采用分散分布网络体系结构,适合在自组织(Ad hoc)网上应用,如即时通信等;第三代P2P采用混合网络体系结构,这种模式综合了第一代和第二代的优点,用分布的超级结点取代中央检索服务器,并进一步利用有组织网的分布式哈希表(DHT)加速检索。

  广播影视资料内容的分发主要采用两种方法:一种方法是先下载,下载后再观看,这种方法现在被称为播客(Podcast);另一种就是用流媒体的方式边下载边收看。P2P技术对这两种方式都支持。

  P2P共享下载大家比较熟悉。目前常用的P2P软件BT属于第三代混合型无组织网。每天全球都有数以千万计的网民用BT软件下载整部电影、MP3和大型软件等,其数据流量已占全球因特网总数据流量的70%以上。在中国情况类似,宽带用户大部分流量是P2P应用。版权问题是困扰P2P下载发展的主要问题,目前一些有合法版权的播客网站开始健康发展。

  P2P流媒体是近年来才发展起来的,目前在中国发展得非常好,有10多家网站采用自主开发的软件提供P2P Internet视频服务,注册用户达250万户。

<点评>:P2P流媒体正在一步一步发展,从无组织的P2P重叠网到混合网络体系结构等等.业内处于领先地位的conby公司对如何发展p2p富媒体业务有深远的见解,它的一位具有丰富研发经验的人员提到过:如何利用好p2p技术而又能保证互联网的安全共享问题是非常重要的。确实,这话从该公司出品的ppshow可以得到验证,公测是经过80万的用户使用测试,已经在p2p的技术上领先于其他同类产品,也由于该产品具有自主研发的独特天分,在版权及相关的权利方面享有自我的权利。使用的时候不必担心不必要的版权纠纷,这样可以减少公司投入的资金和管理。

 

相关链接:
 

欢迎加入新媒体观察圈:http://q.blog.sina.com.cn/conby



 

--下篇:http://blog.sina.com.cn/u/4c10b0ad0100086n


去往论坛浏览此文章,参与讨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