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系列讲座:高一新生如何预习数学  七宝中学 李广学

(2010-09-02 10:38:40)
标签:

数学

预习

数学课预习

学习方法

七宝中学

李广学

教育

分类: 数学学习的过程

高一新生如何预习数学

   

刚刚进入高一的同学,无不怀着成功者的喜悦与自豪,雄心勃勃的构建高中三年的“宏伟计划”,争取三年后的高考再创辉煌。但事实上,许多初中时的佼佼者进入高中后,渐渐地大众化,甚至成为落伍者,失去了昔日的辉煌,令家长困惑与难堪。更为可怕的是,部分同学也会慢慢地丧失了斗志和信心。其实,进入高中以后,由于教学内容的加深,思维要求的提高,课堂容量的增加,老师讲解课时的减少,学生课后自主时间的丰富。要求我们新高一的同学,只有科学的进行知识的衔接、合理的心理过度、采取有效的方法,才能适应高中的学习,取得理想的效果。下面我们谈谈数学预习的方法,供大家参考。

  一、明确意义  争取主动

在高速发展的当今社会,知识和技术的变化日新月异,学会学习是现代人立于不败之地的的必备素质,作为高中学生学会预习是取得成功的良好开端。预习的意义有哪些呢?

预习有利于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自学的方法,学会自主学习,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预习可以改变听课的被动局面。有些同学对数学的学习感到吃力,跟不上老师上课的进度,其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过去应该学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没有掌握好,造成学习上的障碍。二是听课具有很大的盲目性,不能把握听课的重点和难点,对学什么和怎样学心中无底。这样的学生往往课后需要花大量的时间去弥补,长期下来,便只有招架之功,学习就陷入困境;

预习能够提高听课的效率。预习有助扫除有关知识方面的障碍,为学习新知识扫除铺平了道路,所谓的温故知新就是这个道理。预习可以增强听课的目的性和针对性。通过预习,可以初步了解新课的基本内容,找到重点、难点和疑点。这样,对于预习时看懂的部分,上课就着重研究老师的思路,学习老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找到掌握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预习中不懂的问题,上课时老师讲解这部分知识时,目标明确,态度积极,注意力高度集中,不懂问题就迎刃而解,同时通过预习有助听课笔记的记录与使用,课本上有的内容可不记,这样挤出时间,认真听课,认真分析,提高效率。

   二、分清层次  有的放矢

根据预习的时间和内容,可以把预习划分为整体预习、阶段预习和及时预习三个层次。

整体预习就是对学习内容进行全局性的把握,一般在开学前或者开学初,比如说暑假或者寒假,集中一定的时间,通阅新教材,进行系统的自学,了解本学科的知识体系,有个概括性的印象,达到心中有数,学习起来就居高临下,有条不紊,并且能够缓解对本学科学习的精神压力,由于数学学是大家普遍觉得困难的学科,所以整体预习就更显得必要。

阶段预习就是对有关知识块或者知识点的内容进行预习,一般以一个章节或者单元为整体,初步建立这部分的知识结构,明确知识的重点,了解学习的难点,发现一些重要的方法,增强学习的目的性,从系统的角度掌握这部分的知识和方法。这种预习方法得到大部分同学的认可,但是常常是蜻蜓点水,得过且过,没有形成知识筐架,应该得以纠。

及时预习就是在老师上课前,把即将学习的内容进行预习,再次明确重点和难点内容,把握重要的思想方法。这样的预习时间短,印象深,见效快,上课的时候就有的放矢,得心应手,高质高效。这种方法更为常用,但是由于每天的不确定因素比较多,不一定都能如愿,所以要统筹安排,把三个预习的层次有机结合起来,相辅相成,全面兼顾。

  三、把握方法  事半功倍

预习主要是为了了解新课程的基本内容和思路,得以全面入手;找出新旧知识间的关系,发现需要扫清的障碍;明确重点、难点、疑点,以便在听课时有的放矢。所以预习的方法显得尤其的重要,下面从见个方面进行讨论。

读。先粗读一遍,以领会教材的大意。根据学科特点,然后细读。数学课本可分为概念,规律(包括法则、定理、推论、性质、公式等)、图形、例题、习题等逐条阅读。例如,看例题时要求学生做到:分清解题步骤,指出关键所在;弄清各步的依据,养成每步必问为什么,步步有依据的习惯;比较同一节例题的特点,尽量去体会选例意图;分析例题的解题规范格式,并按例题格式做练习题。

划。预习时遇到各种不同的问题,应该用各种不同的符号划出来。例如,重点的地方打上“※”,疑难问题旁边加,需要重点理解的结论,可以在文字的下面划“——”,对重点字、词下面加“·”,等等。需要注意的是,划时要有重点,切勿面面俱到,符号太多,结果一头雾水。

批。预习时常常会自己的看法、想法与体会,应该不失时机的在旁边写出来。比如,某个定理的证明,用另外一个方法更为简单而且容易理解;“不共线三点确定一个平面”它包含两层意思:过不共线三点可以作一个平面,而且只可以作一个平面,即“既存在又唯一”。对于我们的批注,是否正确,可以在听课时得以验证。

写。写包含这样几个方面。写大意,每个章节或者单元或者某一段的大意可以在在书边上写出来;写小结,一要概括本书内容,二要反映本节各内容之间的并列与从属关系;写依据,注明例题或者定理各主要步骤的依据;写变化,对经典例题或者习题条件、结论进行变化,将有关知识进行横向联系,纵向发展。

想。即自我检查预习的效果。合上书本思考下节课老师要讲的内容大意,这段主要讲了哪些内容,哪些内容已看懂,哪些内容模糊,哪些内容不懂,需要在什么地方再提高;对照自学辅导或老师课前拟订的自学提纲,看是否可以通过理解性的用自己的语言,简要地对要学的内容加以描述;根据课本的练习,做几道具有代表性的习题,检查预习的效果。有的同学预习效果不理想,主要原因就是缺少“回想”、“合书冥想”这个环节。

补。就是针对自己理解不透或者基本遗忘的旧知识,查阅有关学习资料,如以前的课本、参考书、笔记、词典等,进行知识补充,扫清知识障碍。例如,在学习一元二次不等式时,如果对二次函数的有关知识或者方法不清楚,就应该作相应的回忆和补充。还有许多例题和定理的证明中常常有“显然”的字眼,其实自己并不十分明白,这时就应该查阅资料,寻求理论依据。

 三、了解利弊  扬长避短 

预习无论是从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听课的效率、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方法的掌握等方面都有独到的好处。但是,并不是每位同学都能按上述要求认真做的,由于各科负担都比较重,导致多数同学没有时间去预习,或即使预习也是浮光掠影、蜻蜓点水地看一遍书,感觉都看懂了,上课时不能全神贯注地学习,某些隐患由此而来:

自以为是,心不在焉。这类同学上课时常会走神,认为没有必要再仔细听课,不能跟着老师思路去分析、思考、练习,自己另搞一套。其实,老师上课一般都不会照本宣科,对容易出错的地方老师会设计一些例习题,让同学通过做题加深对问题的理解,如果你不当心就会留下隐患。

盲目乐观,不求甚解。有些同学在预习时觉得书上的内容已经理解,其实理解不深刻,甚至有错误。但由于自己不知道,上课时却对此不屑一顾,去做“上点档次”的题目。有时会出现难题会做而简单题却做错的现象。

预习是听课高效的准备,听课能解决预习中不懂的问题。要摆正关系,认清利弊,扬长避短,使得预习效益最大,保证上课的高质高效。

相关文章七宝中学李广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