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进行的公务员“逢进必考”制度无疑是一个历史的进步,是消除封建残余思想的利器,能有效地抵制传统的用人唯亲和裙带关系。但作为一个新生事物,我们不能希望它至善至美,而应该仔细审视它的局限和不足,让它在实践中不断改进和完善。
我对公务员考试没有作系统的研究,但至少觉得有一点不妥,那就是把学历和报考职位挂钩。从国家公务员考试到地方公务员考试,里面有层层级级的限制,其中之一就是大部分职位在学历上作出限制,学历越高,受到的限制就越少。有很多地方甚至规定,博士报考公务员,可以不必参加笔试,直接进入面试。
重视高学历,自然也是尊重人才的一种表现,是对“白卷英雄”的时代的反拨。但问题是对高学历人才的重视,是否一定要让他们从事公务员工作,去充当高官呢?高官和高学历有什么必然的关联?
从某种意义上说,高学历人才知识丰富,眼界开阔,对问题往往看得深,看得透。从这个层面上看,选拔高学历人才充斥到我们的领导队伍中是有道理的。但同时我们必须看到不能一概而论。一是我们国家目前的教育模式决定,校园相对和社会独立,高学历人才在专业知识方面胜人一筹,但社会经验未必,而对国家公务员的要求在后者往往更高。我们需要的是对社会实践的了解,是对民生疾苦的感知,而不是坐在书斋里进行空想理论的建构。理论再完美,如果脱离实践,就不仅不能促进国家发展,甚至相反。我国建党初期的一批高学历人才就犯过这样的错误,现在的夫子气息浓厚的高学历人才进入公务员系列依然存在这样潜在的危险。二是术业有专攻。不同专业的人才不能以学历一比高下,更不能认为从事公务员工作就高人一等。特别是理工科培养的高学历人才,如果抛弃专业,转而从政,基本上是一种教育资源的浪费。我们国家需要各种人才,需要人才在各个领域里作出贡献。而如果把所有的高学历人才都吸引到公务员队伍中来,则往往容易造成人才的异变和畸变。对高学历人才“扬其所短,失其所长”,表面上看是对人才的尊重,实际是对人才的扼杀。
在公务员考试中设置高学历的高门槛,实际还是一种好大喜功的政绩观念作怪,以对表面的追求凸显面子工程。这对国家的发展,对人才的成长,利少弊多。我们国家如果真正重视人才,就应该“不拘一格降人才”,唯才是举,而不能以学历这种表面的硬指标来框范。国家应该人尽其才,让每个人在适合发挥他才华的位置上作出成绩,并给与确认和表彰,而不是唯官是任。让高学历人才充当高职位,其实还是官本位的思想在起作用,是传统“学而优则仕”思想的延续。虽然其中不乏积极意义,但总的来说,是与时代发展相违背的。人才不能用在适当的位置上,就是对人才的浪费。而且我们必须纠正做官高人一等的错误观念,而应该树立职业平等的正确观念,社会的发展要依靠各个行业的巨头并进,其中起主导作用的是实践当中产生的人才,而不是那些凌空蹈虚的官才。
我们同时也希望高学历人才对这种官本位的思想有清醒的认识,不能盲目附和,进一步助长那种追求面子的歪风邪气。高学历人才要找准自己的位置,在适合自己的工作做出成绩,才是对自己的最好确认,而不是“误入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白白浪费了光阴,浪费了自己的生命。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