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频道动态 |
关注留守儿童
6.1是全世界少年儿童的节日,也是少年儿童深受关爱的日子。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有许多少年儿童缺乏关爱。缺乏关爱的少年儿童中,有一个特殊群体,他们被大家称为“留守儿童”。
所谓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工作,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不能和父母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儿童。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中国有1.2亿农民流动到其他城市务工,就有近2000万不超过14岁的孩子留守在家中。四川作为一个劳动力输出大省,留守儿童的人数更多,特别是遂宁、眉山、金堂等外出务工人员较多的地方,留守儿童存在的普遍问题为无人看管、缺乏监护、疏于照顾。
在六一儿童节来临之际,四川电视台新闻资讯频道推出大型公益活动及相关系列报道,邀请社会爱心人士加入关注四川留守儿童的队列中,主动走近留守儿童,让留守儿童体会到社会的关爱。
新闻背景:中国留守儿童2000万
随着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向二、三产业转移的趋势,大量农村儿童的父母离开家乡进入城市打工。但我国城乡二元结构和现行的户籍管理制度,以及城市较高的生活、教育费用等原因,使得大量农村儿童无法跟随父母一起生活,成了留守农村的特殊群体。据《新京报》报道,中国1.2亿农民常年于城市务工经商,产生了近2000万留守儿童。调查报告显示,64.8%的留守儿童是一周以上或者更长的时间才能与外出打工的父母联系一次,甚至有8.7%的留守儿童与父母就没有联系过。留守儿童很少能与父母通话。他们面临着生活、教育、心理、安全等方面的突出问题。尽管在调查中发现有49.7%的孩子表示想和外出打工的父母在城市生活,但也有44.1%的被调查对象明确表示不想和外出打工的父母在城市生活。他们主要顾虑到“城里上学太费钱”、“父母没有经济条件”。
由于贫困,“留守儿童”过早地体会到生活的辛酸和物质匮乏的压力。他们只能孤独寂寞地成长,享受不到来自父母的关爱和亲情。多数留守儿童一年甚至几年才能和父母见上一面,共处短暂的几天。长期与父母分离,缺少亲情和心理关怀,成长状况令人堪忧。
有关专家建议,应该在《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加入“未成年人监护人委托制度”,落实留守儿童的责任主体,并重视其教育及管理问题;同时,一些城市应该改变按户籍入学的政策,让孩子能在父母打工地入学,以减少农村留守儿童的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