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探秘古蜀文明│走进广汉三星堆博物馆(五十六)

(2025-05-09 10:05:54)
标签:

网络文魁

在四川旅游

探秘古蜀文明

走进广汉三星堆博物馆

图片

分类: 旅行随笔
探秘古蜀文明│走进广汉三星堆博物馆(五十六)

探秘古蜀文明│走进广汉三星堆博物馆(五十六)

探秘古蜀文明│走进广汉三星堆博物馆(五十六)

探秘古蜀文明│走进广汉三星堆博物馆(五十六)

广汉三星堆博物馆的青铜面具是三星堆文明最具代表性的文物之一,其造型神秘、工艺精湛,体现了古蜀人独特的审美观念与宗教信仰。夸张的五官比例:青铜面具普遍具有纵目、大耳、阔嘴的特征,例如青铜纵目面具的眼球呈柱状外凸达16厘米,双耳向两侧充分展开,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表情与神态:面具多呈现威严、肃穆的神情,眉尖上挑,嘴角微扬,似作神秘微笑,暗示其作为神灵象征的庄重性。规格与形制:面具分大、中、小三型,其中青铜大面具宽131厘米、高71厘米,是目前三星堆出土的体量最大、保存最完整的青铜面具。青铜纵目面具的“纵目”特征,与《华阳国志》中记载的蜀人始祖蚕丛“其目纵”的传说高度契合,可能为古蜀人对祖先形象的具象化表达。面具的夸张造型(如纵目、大耳)被赋予了超自然的能力,象征古蜀人通过“神化五官”以增强对自然的掌控力,体现神权至上的信仰体系。面具多出土于祭祀坑,可能用于祭祀仪式,作为人与神灵沟通的媒介。面具上的黑眉、朱唇等涂彩痕迹,以及眼部残留的丝织物、玉器等,暗示其可能作为巫术法器,承载着古蜀人对神灵的敬畏与祈愿。面具采用分铸法制作,先分别铸造面部、耳朵、眼球等部件,再通过铸接技术组合成一体。例如,青铜大面具的面部、脸颊后部、眼睛、耳朵等部位均独立铸造,体现了古蜀人高超的青铜铸造水平。面具上常见云雷纹、卷云纹等纹饰,鼻梁上方可能装饰有象征通天的卷云纹或夔龙纹,体现了古蜀人对天地的认知与想象。部分面具的额部正中留有方形穿孔,可能用于镶嵌额饰或悬挂固定,进一步强化了其作为神圣器物的功能。规格:宽138厘米、高66厘米,眼球外凸16厘米,双耳向两侧展开,造型极具张力。象征意义:被誉为“千里眼”“顺风耳”,体现了古蜀人对超凡能力的追求,可能为古蜀神话中神灵的化身。


探秘古蜀文明│走进广汉三星堆博物馆(五十六)

探秘古蜀文明│走进广汉三星堆博物馆(五十六)

探秘古蜀文明│走进广汉三星堆博物馆(五十六)

探秘古蜀文明│走进广汉三星堆博物馆(五十六)

探秘古蜀文明│走进广汉三星堆博物馆(五十六)

探秘古蜀文明│走进广汉三星堆博物馆(五十六)
以上照片全部由网络文魁摄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