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探秘古蜀文明│走进广汉三星堆博物馆(五十五)

(2025-05-08 10:11:59)
标签:

网络文魁

在四川旅游

探秘古蜀文明

走进广汉三星堆博物馆

图片

分类: 旅行随笔
探秘古蜀文明│走进广汉三星堆博物馆(五十五)

探秘古蜀文明│走进广汉三星堆博物馆(五十五)

探秘古蜀文明│走进广汉三星堆博物馆(五十五)

探秘古蜀文明│走进广汉三星堆博物馆(五十五)

探秘古蜀文明│走进广汉三星堆博物馆(五十五)

探秘古蜀文明│走进广汉三星堆博物馆(五十五)

广汉三星堆博物馆青铜纵目面具是三星堆遗址出土的代表性文物之一,具有极高的艺术、历史和文化价值。形制规格:青铜纵目面具宽138厘米,高66厘米,眼球呈柱状外凸达16厘米,双耳向两侧充分展开,造型雄奇,为世界上年代最早、形体最大的青铜面具之一。独特造型:眉尖上挑,双眼斜长,眼球极度夸张,呈柱状向前纵凸伸出;短鼻梁,鼻翼呈牛鼻状向上内卷;口阔而深,口缝深长上扬,似微露舌尖,作神秘微笑状;下颌方正,有一匝粗短的络腮胡须;额部正中有一方孔,可能原补铸有精美的额饰。祖先崇拜:一般认为,青铜纵目面具的形象符合古代文献中蜀人始祖蚕丛“纵目”的记载,可能是古蜀先民在神庙中祭祀崇拜的蜀人始祖蚕丛的象征。神话关联:有学者根据《山海经》中天神烛龙“直目正乘”的记载,认为这件青铜纵目面具很可能就是烛龙的形象,其夸张的双眼与双耳象征着视通万里、耳听四方的神异能力。图腾崇拜:纵目的青铜像是部族图腾崇拜的造型体现,通过夸张的眼部造型,强化了神性,成为古蜀人祖先神的象征。分铸法:面具可能采用分铸法制作而成,先分别铸造面部、耳朵等部位,再组合成一体。例如,大的面具甚至分了9个部件分铸而成。铸接技术:先在面具预留孔,再用泥范在面具上直接铸出耳朵,青铜液卡入预留的孔内固定。在成品面具内面可见预留的孔被青铜液填充,在面具外可见耳朵浇铸后留下的范线。装饰工艺:面具上黑眉、朱唇等涂彩手法的运用,不仅追求视觉冲击力,还具有某种巫术文化内涵。部分面具出土时,尚见眼、眉描黛色,口唇涂朱砂。出土情况:1986年出土于三星堆遗址二号祭祀坑,出土时面具的两侧上下及额部正中有方形穿孔,推测可能是用于悬挂或固定用途。保护研究:青铜纵目面具是国家一级文物,有“面具之王”之称。其独特的造型和文化内涵引发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和深入研究,目前对其造像依据的研究除普遍认为表现的是蜀族始祖蚕丛外,尚有几种不同意见,如兽面具说、杜宇偶像说、太阳神形象说等。


探秘古蜀文明│走进广汉三星堆博物馆(五十五)

探秘古蜀文明│走进广汉三星堆博物馆(五十五)

探秘古蜀文明│走进广汉三星堆博物馆(五十五)

探秘古蜀文明│走进广汉三星堆博物馆(五十五)
以上照片全部由网络文魁摄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