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印象:走进九华山上禅堂

标签:
网络文魁安徽印象走进九华山上禅堂摄影旅游杂谈 |
分类: 旅行随笔 |




九华山上禅堂始建于明代,清康熙六年(1667年)玉林国师徒弟宗衍重建。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住持僧忝石扩建观音殿。王文僖公赠额“秀观云林”。咸丰年间(1851-1861年)毁于兵燹。同治初年1862年)住持僧开泰募款重建。光绪年间(1875一1908年),由清镛禅师续建万佛楼。1925年住持僧霞光,因其慈善有功,倪前知事赠额“佛国元勋”。1928年住持僧志芳重修大殿,安单接众,遂成为与百岁宫、东崖禅寺、祗园寺、甘露寺、莲花寺、乐善寺等九华山七大丛林之一。1933年再修大殿。1944一1953年达隆。则霞安慧先后任住持。1957年因僧人不慎失火,观音殿部分毁于火灾。1987年重修,建筑面积1280平方米,1993年,被国务院确定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

古人游上禅堂,称其有三最:“九华山香火甲天下,唯上禅堂最贫;风景唯上禅堂最佳;寺宇为上禅堂最丽。”

为什么古人称“三最”:
1、为什么这里香火最贫?因为香客习惯去肉身殿烧香拜菩萨,肉身宝殿近在岭头,过上禅堂片刻即到,往往这里香火少。现在不同了,上禅堂香火也很旺盛。
2、“风景唯上禅堂最佳”。乾隆年间王文禧公为上禅堂赠“秀冠云林”匾额,说明古人对此地风光早有赞誉。这里云树映带,溪涧潺流,古树环抱,常年荫绿。对外开放后加强园林管理,设置院墙,开辟林中小径,花草满园,秀竹丛生,风景更为佳丽。
3、“寺院为上禅堂最丽”,主要指上禅堂建筑风格奇特,法像庄严。它的山门有意扭曲以辟邪,两殿间天井明瓦覆盖,大殿与寮房拥抱,设计匠心,寓意深刻。大殿供奉释迦、观音、地藏和十八罗汉法像,造型生动,金碧辉煌。电视剧《西游记》十九集《误入小雷音寺》在此拍摄。


大雄宝殿由两厅堂并连,四落水屋顶,有天井。正殿释迦、观音、地藏塑像,两侧为十八罗汉。佛像均是生漆夹纻制作,金碧辉煌。正殿横梁画廊,是横是直都刻有精美的木雕;凤颐牡丹、狮子抱球,攀龙雕钸在重檐之间,生动活泼,引人入胜。

古人称上禅堂有三最:“九华香火甲天下,唯上禅堂最贫;风景唯上禅堂最佳;院宇唯上禅堂最丽”,深得文人雅士喜爱。 上禅堂,林泉衬托,水景交溶,庙宇华丽。又有宝树名泉可供游人欣赏、品尝、令人流连忘返,不忍离去。

清代音韵学家周斌有感环境优雅、景色宜人、曾在此修纂《九华山志》,并有《咏上禅堂七律一首》赞曰:“禅堂玲珑巧构思,九华一曲擅幽奇。轩环水石屏三面,窗展云山画四时。钱树落花仙买酒,金沙涵月佛咏诗。此间好借维摩塌,染笔挥琴事事宜。”

可是虽然上禅堂风景宜人,位置独绝。但自开放以来因为没有僧团去常住管理,所以,也就日渐破落了。佛光普照,禅堂重辉。在2000年,由九华山佛教协会礼请原九华山佛学院副院长上果下卓法师重整伽蓝宝刹。在上果下卓法师的领众熏修下,上禅堂又焕发出本有的内涵。



来到上禅堂后院,可以看到观音阁,其内供奉着九华山唯一一尊滴水观音(此像是在二零零三年九月十九由诸山长老共同开光)其观音像下有泉,名金沙泉。其泉清澈见底、金沙剔亮、四时不竭、如游龙出洞。入口则沁人心脾;擦洗则耳聪目明。其泉岩石上镌有“金沙泉”三个大字,相传为唐诗人李白手书。字体肥厚,笔力遒劲,神韵非凡。诗曰:“神光岭上上禅堂,静雅幽奇古画廊,最是题泉唐李白,金沙千载字犹香。”泉边有金钱树一株,为九华山三宝(金钱树、娃娃鱼、叮当鸟)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