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上照片全部由网络文魁摄影
我们住在郎木寺,最近正处于旅游的旺季,听当地藏民讲,郎木寺玩完以后,还有两条线路景点特别好,一是南下到若尔盖的“花湖”和唐克,看九曲黄河第一湾。二是东去迭部县,距县城28公里的扎尕那风景特别好。
都说那里的住宿特别贵,普通标间280元,就连不带卫生间的两人间也要到150元。于是决定继续住在郎木寺,包车去扎尕那,玩完后再返回。
我们联系两人包车去扎尕那,连我俩共四人。包车费用350元。早上七点出发,下午四点返回。
扎尕那村位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迭部县益蛙乡,从迭部县城到扎尕那大约28公里,柏油公路通到村子里。迭部县海拔2600米,扎尕那村海拔3000-3300米,周围最高山峰海拔4500米。
”扎尕那”是藏语,意为“石匣子“。扎尕那是一座完整的天然“石城”,俗有“阎王殿”之称,地形既像一座规模宏大的巨型宫殿,又似天然岩壁构筑的一座完整的古城。
我们登上了西边的观景台,进这个村每人要交环境保护费5元。海拔3600多米,从西向东俯视整个扎尕那全景,十分壮观。(图一、图三)
随后,我们又向东进另一个村,每人交环境保护费10元,两条路线,一是通过栈道去“仙女滩”,二是去扎尕那大峡谷,老虎嘴、一线天(图四)、大小瀑布、石林。
爬山的路正在修,很难走,我爬到了小瀑布(图五)就往回返了,下山的路上全是小石子,很容易滑倒,就这样小心翼翼,脚指头上还是打起了泡。(图二)是从东向西拍摄的扎尕那全景。
80多年前,洛克曾经步行到过这里,这里又称为甘肃省的香巴拉--香格里拉。
扎尕那村主要居民是藏族,由东向西分为四个小组,男人们大部分会说汉话 (穿汉服
节假日穿民族服装),女人们大部分不会说汉话(平时就穿民族服装),个别女人能听懂汉话。扎尕那人纯朴善良 热情好客。
在去扎尕那的路边上有个9户人家的藏民小山村---普同村,如果你停车和他们聊天,他们会主动邀请你去他们家里做客,家里收拾的特别干净。
扎尕那村寨以三面秀峰环拱,苍松翠柏,郁郁葱葱,犹如高峻浑厚、坚不可摧的城墙,把扎尕那四村一寺围在城中。半山坡上的藏族村落、藏式榻板木屋,鳞次栉比,层叠而上,嘛呢经幡迎风飘扬。东哇村和拉桑寺院正好坐落在石城中央。城内左上角还有一道出城进山的北门,是由石山断裂形成的陡坡状石质狭道,南北走向,长百余米,宽仅数米。石峡两面是垂直挺拔的岩壁,一泓溪水悬泻而下,声响如雷。此道为洮迭古道必经之险关。石城正南方,是一道石山对峙的“城门”,扎尕那四村及洮迭古道必经此门。城门外是一条南北走向的十里峡谷,恰似城外长廊,“长廊”南端高竖着两道百米高的对称岩壁,犹如两堵巨型“门墩”,形成一座宏伟的石城“前门”,俗有“鬼门关”之称。
扎尕那是一座完整的天然“石城”,俗有“阎王殿”之称。地形既像一座规模宏大的巨型宫殿,又似天然岩壁构筑的一座完整的古城。正北是巍峨恢弘、雄伟壮观、璀璨生辉的光盖山石峰,古称“石镜山”,因灰白色岩石易反光而有其名;东边耸峙壁立的俊俏岩壁,凌空入云,云雾缭绕;南边两座石峰拔地而起,相峙并立成石门;再南至东哇、纳加一带,峭壁矗立,清流跌宕,水磨飞轮,流转不息。
扎尕那的传统节日是‘浪山节’,为期七天,四个组分别进行,前三天是各家各户搬运过节的东西扎帐篷,第四天是支全组的大帐篷(大约200平米),后三天就是喝酒吃肉唱歌跳舞。因为一组最大,有8-90户近500人参加,拉桑寺的喇嘛也参加一组的浪山节,所以最热闹。(网络文魁撰文)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