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西行游记 走近甘肃张掖山西会馆(四)

(2017-01-16 00:05:05)
标签:

网络文魁

西行游记

走近甘肃张掖山西会馆

摄影

旅游

分类: 旅行随笔
西行游记 <wbr>走近甘肃张掖山西会馆(四)
西行游记 <wbr>走近甘肃张掖山西会馆(四)
西行游记 <wbr>走近甘肃张掖山西会馆(四)

    其次,晋商会馆也是集聚联系所在地方的晋商老乡,整合同乡的力量,表达利益诉求,为行会成员服务的地方。北京的临襄会馆有一块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的碑记称:“会馆之立,所以联乡情,笃友谊也。朋友居五伦之一,四海之内,以义相投,皆为兄弟。然籍同里井者,其情较洽。籍同里井,而于他乡遇之则尤洽。”

西行游记 <wbr>走近甘肃张掖山西会馆(四)

    太原社科院院长刘锦春称:“山西商帮重视群体的力量,用会馆作为集结地使行会中的每一个成员都团结在一起,这在当时的社会也就起到了整合社会的作用。因为在当时的社会整体的氛围是一种“商人”是四民之末,商人在中国的传统地位是低下的,因而从某种意义上讲晋商在当时也是一个弱势群体。作为商人的自发的团体,行会就自然的承担起表达商人自己的利益诉求。”

西行游记 <wbr>走近甘肃张掖山西会馆(四)

    太原师范学院历史地理与环境变迁研究所研究员张慧芝认为,山西商人在经营活动中很重视发挥群体力量,还注意量才使用,各尽所能,他们用会馆的维系和精神上崇奉关圣的方式,增强相互间的了解,通过讲义气、讲相与、讲帮靠,协调商号间的关系,消除人际间的不和,形成大大小小的商帮群体。山西商人在外经营,不可避免会发生与行内、行外之间的业务纠纷,对此,晋商会馆,成为调解与仲裁的场所。

西行游记 <wbr>走近甘肃张掖山西会馆(四)

    比如中俄恰克图贸易,长期以来一直为晋商垄断,商号最多时达120余家,各商号组合成商会,维护共同利益。各店如同一家,一致对外,与同行竞争,使外帮势力无法涉足其间。而晋商会馆则是晋商组织商会进行同行间的经济管理和协调,维护本会共同利益,约束全员,避免内斗,一致对外的场所。

西行游记 <wbr>走近甘肃张掖山西会馆(四)

再次,晋商会馆还是远方的商品中转站。乾隆十年(1745年),晋商在旧买卖营子(多伦诺尔)集资兴建了山西会馆。这里既是山西商人结社、集会、议事和娱乐活动的场所,更是一个大型货物中转站,而且每逢阴历三月初都要在此议事,安排全年的商务事务,阴历五月十三日为山西籍商人内务大商号集会、议事之日,并唱戏庆贺以此助兴。

西行游记 <wbr>走近甘肃张掖山西会馆(四)以上照片全部由网络文魁摄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