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走进长沙岳麓山【麓山寺】(中)

(2014-01-15 06:00:00)
标签:

网络文魁

走进长沙岳麓山

麓山寺

摄影

旅游

分类: 旅行随笔

走进长沙岳麓山【麓山寺】(中)

走进长沙岳麓山【麓山寺】(中)

走进长沙岳麓山【麓山寺】(中)

走进长沙岳麓山【麓山寺】(中)

    麓山寺是中国佛教史上著名的道场之一。自晋以后,历经法崇、法导、法 、摩诃衍那、智谦等高僧住持,佛事日弘。法 大师著《显验论》,注《大道地经》。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天台宗创始人智 在此传经说法,宣讲《法华玄文》等天台名著,一时听众云集,对三湘佛教影响深远。唐时,麓山寺盛极一时,寺院规模宏大,气势磅礴,殿堂华丽,声名蔚成大观,文人雅士竞相携游,或赋诗,或作文。诗圣杜甫有“寺门高开洞庭野,殿脚插入赤沙湖”之吟咏,刘禹锡亦有“高殿呀然压苍嗽,俯瞰长沙疑欲吞”之惊叹。唐开元十八年(公元730年),大书法家李邕撰写《麓山寺碑》以纪其胜。因其文章、书法、刻工俱为上乘,世称“三绝碑”。

走进长沙岳麓山【麓山寺】(中)

走进长沙岳麓山【麓山寺】(中)

走进长沙岳麓山【麓山寺】(中)

    麓山寺门为牌楼式,正中之上镌“古麓山寺”四字,门楼两侧镌著名的楹联“汉魏最初名胜,湖湘第一道场”,准确地概括了麓山寺的历史地位。入麓山寺大门后可见放生池,前进为弥勒殿,佛台上供弥勒佛像。弥勒殿左有钟楼,右为鼓楼。中进为大雄宝殿,即正殿,面阔七间,进深六间,重檐歇顶,殿内佛台供奉释迦牟尼佛三身佛像,庄重至极,殿左是五观堂和客堂,殿右是讲经堂。后进为观音阁,又叫藏经阁,阁前坪有两株罗汉松,称“六朝松”。两树对立,虬枝交错,宛若关隘,称“松关”。阁右下方有一井,名龙泉。1986年修复了大部分殿堂,殿内佛像庄严慈祥,千手观音前每天有不少信徒顶礼膜拜。所珍藏的佛经和古籍极为丰富,石刻的阎立本、吴道子、牧溪、仇英等作的观音宝像,贯休的十六应真,湘绣怀素草书《自叙贴》等均为珍品。

走进长沙岳麓山【麓山寺】(中)

走进长沙岳麓山【麓山寺】(中)

    麓山寺保存下来的珍贵文物是麓山寺碑,为唐开元十八年(730)刻于古麓山寺,明代砌亭覆盖,清咸丰年间移嵌于岳麓书院楼壁间,现保存在湖南大学。碑高2.72米,宽1.33米,是唐代大书法家李邕撰文并书,碑额篆书“麓山寺碑四个大字,碑文为行楷书,内容叙述自晋太始年间建麓山寺至唐开元立碑时,寺的兴废修葺和历届禅师宣扬佛法的经过,还描写了岳麓风光,全文共1413宇,因其文采、书法、雕刻都极美,又李邕曾任北海太守,故称《北海三绝碑》。李邕(678747),字泰和,扬州江都人,工书善文,名满天下,善以行、楷书碑,自成一格。此碑对后人影响较大,宋代苏轼,米芾稍袭基法,元代书法家越孟“每作大字,一意拟之”。明董其昌誉其“右军如龙,北海如象”。该碑是我国著名的唐碑,属省重点保护文物。

走进长沙岳麓山【麓山寺】(中)

走进长沙岳麓山【麓山寺】(中)

走进长沙岳麓山【麓山寺】(中)

    麓山寺创建于西晋武帝泰始四年268,是第一个到湖南传播佛教的僧人竺法祟所建,距佛教传入中国仅200年左右,它不仅是湖南第一所佛教寺庙,也是我国早期佛寺之一。因此,麓山寺山门上有一副“汉魏最初名胜,湖湘第一道场”的对联,说明了它的历史地位。继开山祖师竺法崇之后,晋代住锡麓山寺的高僧还有法导和法愍和尚。南北朝的期,麓山寺得到历朝统治者的护持,不少官宦留书藏石,别构正殿,“建涅盘像于寺中”,“献贝叶经于层阁”,使这座寺庙建筑更加完备。

走进长沙岳麓山【麓山寺】(中)

走进长沙岳麓山【麓山寺】(中)

以上照片全部由网络文魁摄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