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锡山的经营思想与理念(下篇)

标签:
网络文魁阎锡山怎样治理经营山西经营山西与理念杂谈 |
分类: 人文历史 |
【以章制人】“章”是指经营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阎锡山曾说过“要人做好须用赏,防人做坏须用罚”。在这方面他引进并采用了先进的经营管理方式,各企业、工厂均制订有一整套管理制度,员工升迁、加薪、奖金等均有章可循,使企业内部能够赏罚分明,恩赏有加,有功行赏,有过处罚,从而增加了企业凝聚力。
如《山西省人民公营事业管理章程》之第七章专门列“奖惩”共29条。其中奖励列二类,分别是:
一、名誉奖,分四种:甲、建祠或铸像;乙、公葬;丙、勒碑;丁、给匾。
二、金钱奖,分五种:甲、养老金;乙、遗族恤金;丙、一次恤金;丁、慰伤金;戊、特别奖金。
惩戒列四种:
一、停发奖金及储金;
二、引咎辞职;
三、停职;
四、免职。
在多数工厂,公司还实行平时加年终考核的办法,考核在中等以上进行奖励,奖金数目由数万元至5000万元不等,中等以下者均进行惩罚。在这方面阎锡山是下了一番功夫的,使企业经营管理颇见成效。
可以说,阎锡山比较熟练地运用了灵活的经营模式,发挥了这种模式本身所具有的优势,比如决策快、组织灵活、人情味浓、讲商业道德、追求最大利润等,较好地实现了其将山西经济做大做强的谋略。
【资本运作,股份制经营管理】按照阎锡山的经营思想与理念,他对家族经营模式中存在的结构松散、整体利益与家族利益相冲突、透明度不高等问题,也进行了相应的改进。
20世纪30年代初,阎锡山创立了西北实业公司,实质为集团公司,实行了相互独立、相互渗透、相互入股的战略结盟。如阎锡山曾利用职权强行将徐一清与几个私人商民集资创办的太原晋生织染公司、太原晋恒制纸公司、太原电灯新记公司、榆次晋华纺织公司等棉纺企业,组成一个“榆次晋华纺织公司太原晋生织染公司太原晋恒制纸公司太原电灯公司董监联合会办事处”,四厂联合设董监会,从此把这几个厂并入西北实业公司。
【因需设厂,开展低成本扩张】阎锡山曾说过“一个好掌柜的,要能把一副本钱当几副来用”。修同蒲铁路时,要用水泥。当时只有唐山启新洋灰厂独家生产,经过长途运输回山西,费用很高。阎锡山决定自己办厂,很快便派人去日本学习洋灰生产,同时先让还没建的洋灰厂与兵工筑路指挥部签订合同,并由指挥部预交60万元定金。负责筹建厂子的人们用50万元购买了进口生产设备,其余10万元作为流动资产,迅速建成一个日产500桶水泥的西北洋灰厂。
【引进先进设备,重视先进技术】阎锡山比较重视先进技术,先后从德国、日本引进了多条成套的先进生产设备,并高薪聘请了技术人员。如生产野炮时以每月1200元的工资聘请了德国克虏伯公司的杜尔华来太原工作,修同蒲铁路时聘请的两名德国工程师也是月工资1200元,而当时省长月工资是800元。
阎锡山曾经说过“俭字用在消耗上可,用在发展上不可”。他这种不惜血本成套引进生产线、高薪聘请高级科技人才的作法,使采购回来的机器没有闲置的和以次充好者,因为产品生产如达不到设计要求,对方是交待不下去的。阎锡山还有另一手准备,他曾说“绝不能让外国人参与领导权,聘请外国工程师指导生产,只要自己人学会了,马上就打发他们走,绝不能让外国人左右生产局面”。表现了阎锡山独到的精明,其实也是经营思想与理念的体现。
此外,阎锡山还在多元发展、培养人才、实行专业管理等方面也进行了一些尝试。
总之,阎锡山能够从自身条件出发,对传统家族模式进行革新,但总体上又不打破它,使家族管理与一些专业管理有机结合,对于发展山西经济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网络文魁根据《定襄丛书》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