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走近台湾【台北市政府】

(2012-12-20 12:27:28)
标签:

网络文魁

走近台湾

台湾宝岛八日游

台北市政府

旅游

分类: 旅行随笔

走近台湾【台北市政府】

 

走近台湾【台北市政府】    从101大楼俯视,上图中央为台北市政府、政府左侧为台北市议会、图左上侧黄色屋顶为国父纪念馆。它的北边是世界第二高的台北101大楼,东边是台湾高级百货公司新光三越的分馆。在南边,则是台北白领最喜欢去的诚品信义旗舰店。因为台北市政府大楼没有围墙,与周边这些名楼就只隔一条路,所以经常有市民穿梭于市政府边上。从101大楼观景台往下看,市政府和总统府是遥遥相对。台北市民有说法,从市长到台湾地区领导人,只差一条路。说得也有些道理,从这三任台湾地区领导人来看,李登辉、陈水扁、马英九都任过台北市长。   

        台北市政府位于台北市区的东部,周边是台北市目前最热闹的商业区之一——信义商区。台北市政府本来不在信义商圈中办公,而是在台北市大同区长安西路上。因老房子不够用,1994年,市政府搬迁到现址市府路1号。整栋市政大楼呈双十型状,楼高12层,楼顶有停机坪,地下2层,还设有办公室。

走近台湾【台北市政府】

    上图为台北市政府正门、左侧为我们乘坐的旅游大巴。市政府大楼的正前方是一座市民广场,种有许多榕树。广场的一半是马路,就是仁爱路的末端。平时广场有举行活动时,这段路就封闭。而仁爱路的另一端是台湾地区领导人的办公大楼——总统府

走近台湾【台北市政府】

 与大陆传统的公共建筑一样,台北市政府的大门前也摆放着一对汉白玉石狮子

走近台湾【台北市政府】

        走进大门,迎面看到服务台,台前有一个大楼导览灯箱。一楼是什么单位,二楼是什么单位,一目了然。有30多个局处在这幢大楼办公,如卫生局在一楼、财政局在7楼、教育局在8楼、民政局在9楼,而市长室则在11楼。

走近台湾【台北市政府】

        绕过服务台,20多米高的大厅豁然开朗,沈葆桢厅的牌匾映入眼帘。这是200911月,台北市政府为了纪念清朝钦差大臣沈葆桢,将这个市政大厅命名为沈葆桢厅。根据墙上沈葆桢的简介记载,福州人沈葆桢于1874年作为清朝的钦差大臣,赴台办理海防,兼理各国事务大臣。在短短的一年任期内,沈葆桢逼走日寇,推动台湾的许多建设,实施了开禁、开府、开路、开矿四大措施,开始了他在台湾的近代化倡导之路”。值得一提的是,台湾原是福建一个府,府治设在台南。但当时台北的广大地区,都尚未建立政权机构,台南的政府对台北广大地区鞭长莫及。沈葆桢为了加强对台北地区的开发,向清廷奏请另设一个台北府,从这个意义上来,沈葆桢可以称是台北之父了。后来,台北成为全台湾的政治经济中心,这和他的开府措施是分不开的。

        沈葆桢对台湾的贡献包括兴建台南的亿载金城和台湾最南端的恒春城,以及开山抚番,建设苏花公路前身、新中横公路前身、南回公路前身和八通关古道等,并且废除渡台禁令,鼓励民众到台湾开垦,促成台湾政经中心由南部转移到北部。

        在沈葆桢厅背后,是一排民众办事窗口,如户口工作处、消费委员会等部门。每个办事窗口前都排了两三排凳子,边上都有一个饮水机和一排报架。一些等待办事的民众在等叫号时,就在那里喝水看报。如果民众有不清楚的地方或是需要复印资料,不用急,边上就有一间专门的复印打印店,你可以叫边上的志工(志愿者)帮你复印。                                                                             (下图为沈葆桢像)

走近台湾【台北市政府】

     沈葆桢是禁烟英雄林则徐的女婿,公元1874年,日本藉由牡丹社事件进犯台湾后,由清廷指派来台加强防务,在短短一年任期内,推展各项建设:  

  一、军事建设:聘请法国工程师在安平设计建造了一座安放西洋巨炮的堡垒。完工后,他亲自在城门内外分别题字万流砥柱亿载金城,也就是今日的亿载金城。也在台湾南端修筑城池,建为恒春城,至今为台湾目前保存最完整的一座古城。 

  主张福建巡抚移驻台湾解决台湾军政积弊。光绪元年(公元1875年)清廷决议以福建巡抚冬春二季驻台湾,夏秋二季驻福建,向台湾建省迈进一步。  

  二、开山抚番:开山通道,建设联络台湾东部重要道路,各为苏花公路前身、新中横公路前身、南回公路前身、八通关古道。抚绥生番,设立学堂,把政教建设扩展到东部后山,也就是台东。 

  三、废止渡台禁令:公元18752月,废除渡台禁令,大陆民众可以自由移民台湾,开垦土地,促进台湾发展。沈葆桢分别在厦门、汕头和香港设立招垦局,渡台之人可得到船票,种子、房屋搭盖费和一年半的口粮,以及分到水田、旱地各一甲,每10人分的耕牛4头、农具4副,3年后才开始征收租赋,来鼓励移民。 

        四、增设府县:沈葆桢刚到台湾时,军政文教重心都在南部,当时的行政区域为台湾一府,管辖台湾(台南)、凤山、嘉义、彰化和淡水、噶玛兰(宜兰)两厅。为了更方便治理台湾各地,沈葆桢扩散行政辖区,改淡水厅为新竹县,噶玛兰厅为宜兰县,在艋舺增设淡水县,都归新设立的台北府管辖,从此台湾的发展重心开始逐渐北移。 

  五、开矿减税:旧制度规定,台湾煤矿的出口和进口,都征同样的税率,这不利于矿产的开发。沈葆桢治理台湾时,请求清廷准予台湾煤矿减轻出口税收,从而鼓励了台湾煤矿的开采,对地方经济发展起了促进作用。 

  六、励正风俗民心:为郑成功追谥建祠,基于民间对郑成功的景仰及提倡鼓励忠君思想,沈葆桢力表郑氏明之孤臣,非国朝之乱贼,奏请朝廷改建,以追念这位明朝孤忠,于是清廷将开山王庙扩建成一栋福州式的建筑,改称为明延平郡王祠,追谥忠节,并编入祀典,成为台湾唯一纪念民族英雄的专祠。 

走近台湾【台北市政府】上图为沈葆桢在大陆的故居
走近台湾【台北市政府】上图为沈葆桢在大陆的墓地
走近台湾【台北市政府】台北市政府侧面
走近台湾【台北市政府】台北市政府夜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