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平遥古城专营洋货(外国进口洋货),最初起于清乾隆年间。
嘉庆十八年(1813)前,有怡兴洋货、庆隆洋货,以及吴悦来行、聚和行、吴口大行,王华瑞行、章义聚行、孟昌行、添锡行、恒升行,义元行、松茂行,潘元吉行、曾怡昌行、裕兴行等,达15家之多,分布于城内“土”字型商贸大街。经营货物以英、俄生产之棉纺、尼纺织品为大宗。货物由北方恰克图,南方广州口岸流人。
光绪年间,本埠洋货商已开始由转卖经营,发展为组织国内货物出口,采购洋货进口批零兼营。龙头老大,以位于南大街路北之长盛蔚最为著名。该号充分利用本地雄厚发达的票号资本,大吞大吐,设分庄于河南、山东、四川、天津、上海、归化、俄国莫斯科等地,年商业贸易额150余万两白银,其余洋货商仍展转卖经营,经营范围已扩大到日用百货,如洋火(火柴)、洋油(煤油)等。民国年间,平遥商业、贸易大萎缩,洋货商同时进入低谷。
长盛蔚洋货庄前身为长盛庆,长盛裕,光绪初年设立。光绪二十二年(1896),更名为长盛蔚洋货庄。在重庆、济南,许州、上海、天津设立分庄。两年后,设分庄到俄国、蒙古。资本银12万两;总经理为梁坡底村王朝相。该庄以组织国内丝绸、茶叶出口和组织皮毛、毛呢等货物进口为主,年贸易额150余万两,鼎盛时达1800多万两。
长盛蔚洋货庄经营以“慎选庄口,物畅其流”、“互济盈虚,一本万利”、“宜广忌贪,张弛有度”等为原则,一度成为县内商贸巨擘,使众商仰慕。
民国7年(1918),因继任经理贪做炒卖卢布生意,使长盛蔚遭受重创,被迫歇业。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