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平遥古城内颜料商,数量众多,历史悠久,它伴随着丝绸、棉纺、手工业的发展而发展。早期是经营各色颜料和油漆的综合体。
颜料分为天然和人造两类,如矿物质朱砂、石绿等。桐油是制作油漆的主要原料。平遥颜料商最早诞生时间,尚不可考。仅据清乾隆六年(1741)京都《修戏台罩棚碑记》载:平遥颜料商“我行先辈,立业都门”,创“自明代以至国朝,百有余年矣”。本邑颜料商在当地聚集实力之后,开始到京城大都小试身手,不久竟然同行捐资,在崇文门外芦草园之街北,修建了平遥颜料商会馆。
嘉庆末年,平遥颜料商进一步发展。在城内设立总号,在京师、通州、保定、天津、汉口、江西、吴城等地设立分号或在以上地域单独设号的颜料商(已达85家之多,其中多数集中在京都和通州两地各36家)。
在以上颜料商中,不乏资本充裕,形成规模经营之大家。分别设立于城内西大街、市楼街的西裕成、如升大、东如升、永裕号,长茂号、公泰号、永信号、如松号、永隆号等9家颜料商,早已或开始在京都、通州、天津、汉口等地设立分号。
嘉庆二十四年(1819),在平遥古城颜料行会馆内,对多年失修的仙翁庙大兴土木,平遥颜料商纷纷捐银捐款,在平遥城内设立总号,在京都等地设立分号的颜料商中,西裕成、永裕号各捐银120两,长茂号捐银80两,公泰号捐银75两,永信号捐银20两,如忪号捐银12两,永隆号捐银10两;各号资本和经营情况之差异,由此略见一斑。
清代后期到民国年间,平遥颜料商虽然星罗棋布,家数众多,但随着同外化工颜料的流入销售,失去往日风采,恕不赘述。
西裕成颜料庄为中国票号鼻祖日升昌的前身、成立于清嘉庆二年(1797),由平遥西达蒲村李文赘创办,总号位于平遥城内西大街路北。村内设有制作颜料的作坊,属商工混合性经营。
西裕成颜料庄又称碌房,以制作铜碌颜料为主,制作青、蓝颜料。取铜片为料,装在木匣子里,上面盖以醋糟,加热蒸醺,使之酸化。若干天后,取出铜片,将其上面产生的铜碌剥下,研磨精制成细粉状,过称分包,转入销售。
西裕成颜料庄初设时,本微利薄。嘉庆中叶开始发达,先后到京都、天津,汉口、成都等地设立分庄。自嘉庆十三年(1808),李文赘之子李大全引雷履泰人号,并相继委汉口、京都分庄经理(俗称掌柜),西裕成颜料生意日见红火。后雷履泰被聘为总经理(俗称大掌柜)革新弊端,条理经营,兼办商业汇兑,西裕成颜料庄迅速发展为平遥颜料商首富。
清道光三年(1823),雷履泰力谏创办票号,获西裕成颜料庄第二代财东李大全支持,由李家独立投资三十余万两白银,创立了中年接待中外旅客3万余人次。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