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山西平遥古城(八十二)

标签:
网络文魁游览山西平遥古城游记旅游 |
分类: 旅行随笔 |
关于平遥古城“卿士书院”、“西河书院”和“古陶书院”纪事。
明代有“卿士书院”,设在太和门里尹公祠西院,院名取纪念周宣王时代卿士尹吉甫之意。至景泰元年(1450),县石钰主持扩建,渚生读书其中,甚为舒畅。至明末,毁于战事。
关于平遥古城“西河书院”。清康熙四十二年(1703),县王绶带头捐俸,兴建书院于县衙西南(今书院街东端北、现公安局办公楼为书院旧址之南半部),院中奉祀春秋时代的子夏夫子。子夏姓卜名商,子夏为其字,是孔子的高足门徒,位尊第四,是“七十二贤人”中的姣姣者。孔子谢世后,子夏到魏国西河(今河津辛封)之地设教办学,授徒育人,师承儒家道统,发扬孔子学说。为将卜子夏西河授教的功绩发扬光大,书院命名以“西河”。清初,西河书院为平遥古城十二景之一,但至乾隆末年或嘉庆初年,书院又改为寅宾馆。今存之西河书院遗址中,自北而南有硬山顶“后阁”5间,名“文学阁”;东西廊房各3间;前有一歇山巷棚顶“方亭”,名“言诗亭”,面阔3间,原祀子夏,两廊各有厢房3间。再南之中门、甬路、大门等,于上世纪70年代拆除。
嘉庆二十四年(1819),由县杨霖川主持,在文庙明伦堂与尊经阁之间修建讲堂3间,开设“古陶书院”,后因资金拮据而停办。
前一篇:走近山西平遥古城(八十一)
后一篇:走近山西平遥古城(八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