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次老城楹联赏读(五)

标签:
网络文魁纪实仪门县衙礼制楹联老城榆次旅游 |
分类: 旅行随笔 |
县衙中还有不少匾联也充满了官场智慧。例如,在大堂就有一副由清代诗人魏向桓撰写的对联:
为政戒贪,贪利贪,贪名亦贪,勿务声华忘政事;
养廉惟俭,俭己俭,俭人非俭,还从宽大保廉隅。
县衙大门联:
居官当思尽其天职;
为政尤责合乎民心。
县衙的第二道门叫“仪门”,顾名思义即“礼仪之门”。仪门建于明万历四十七年,是一座强化封建礼制的建筑物。中国自古就是一个礼仪之邦,按照封建社会儒教伦理,必须上下有别,贵贱有等,礼制是丝毫马虎不得的。
因此,在衙署中出入门庭,也必须遵循“礼制”。仪门通常是关闭不开的,只有在知县上任,恭迎上宾,或者有重大庆典活动时才可以打开,以示隆重。
仪门两侧有东西两个角门,按封建礼制,东为上首,故东角门称为“人门”,也叫“喜门”,是供知县平常出入的。而西角门则称为“鬼门”,也叫“绝门”,通常是关闭不开的,只有在提审人犯,押解死囚赴刑场时才开,且死囚必须走鬼门。
仪门是县衙最为高大雄伟的一座门,立于两层三级台阶之上,青墙灰瓦,乌梁朱门,上有黄铜大钉,足以显示其威严庄重之仪。
由于官府均为红漆大门,于是朱门便成为官府的代名词,成为封建上流社会的象征。
仪门门外有联曰:
好学近智,力行近仁,知耻近勇;
在官惟明,莅事惟平,立身惟清。
仪门内联曰:
为政不在多言,须息息从省身克己而出;
居官务持大体,思事事皆民生国计所关。
这副楹联告诉人们,为官从政,不要夸夸其谈,重要的是要时时反省自身,廉洁奉公,勤政爱民。一事当先,要有全局观念,以人民利益、国家利益为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