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榆次老城楹联赏读(四)

(2008-12-30 00:12:30)
标签:

网络文魁

纪实

楹联

老城

县衙

水灌晋阳

辩证关系

榆次

旅游

分类: 旅行随笔

榆次老城楹联赏读(四)

    二、榆次县衙联

榆次县衙是榆次老城的主要景点之一。修复后的县衙占地面积2.l万平方米,是全国最大的县级衙署。相传宋太平兴国四年(公元979年),太宗赵光义水灌晋阳城灭北汉,古并州治被毁,并州治所移到了榆次。从此,榆次县衙留下了“古并州治”的故称和县衙州署的建制。“古并州治”的匾额下,有一副教人如何做官的楹联:


  官有典章,任一日则尽一日之心,况兼地广事繁,敢不夙兴夜寐;
  民供正果,宽几分则受几分之惠,纵使时丰岁稔,常如怨暑恣寒。


  一般县衙的规制是四径三堂,而榆次县衙的规制却是六径五堂。大堂上额书有“牧爱堂”,坐北朝南,高耸威严,在建筑上是县衙署中最为宏伟的,在职能上也是最为重要的。全县所有的大案、要案、命案都要在这里审理。县衙内最发人深思的一副楹联,悬挂在大堂楹柱上,写的是:


  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
  得一官不尊,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


  这副对联通过朴实无华的文句阐明了官与民的辩证关系,地方官与一地治理的辩证关系。此外,还道明了得官与失官的应有心态。据说,该联出自清康熙年间知县高以永的手笔。高是浙江嘉兴人,康熙十九年(1680年)到河南内乡县赴任,长达九年。在任知县期间体察民苦,“理事数年,温厚和平为治务,慈祥之声传闻遐迩。”他离任后,百姓在仪门前立了“德政”、“去思”二碑,以示怀念。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