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常家庄园祠堂印象(上)

(2008-09-29 07:09:29)
标签:

网络文魁

人文

祠堂

常家庄园

常氏家族

山西

随笔

分类: 旅行随笔

常家庄园祠堂印象(上)

走进常家庄园大门,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便是常家的祠堂。这座高大宽广、气宇轩昂的门第,立着两根高高旗杆的,就是常氏用于祭祖的祠堂。

祠堂,又称家庙,是中国传统敬祖思想的重要表现形式。早在西周时期,朝庭制定礼乐,一些豪门贵族开始修筑家祠,之后两千多年此风延绵兴盛。常氏以儒传家,更加注重对祖先的膜拜。因此,祠堂除了用于祭奠祖宗或先贤外,还是处理家族事务的重要场所。其目的是为了弘扬中华民族尊崇先人、提倡孝道为第一人品的思想,维护和发展宗族统治。

常家庄园祠堂印象(上)

常氏宗祠始建于何时已经无从考证,但到了清末光绪年间,常氏后裔中的一支常万杞(后称南常)和另一支常万达(后称北常)则分别建立起了自己这一支系的祠堂,村人称之为南祠堂北祠堂。由于历史的原因,包括南祠堂在内的常家庄园南常部份已毁损殆尽、无法恢复,所以我们现在看到的就只是常家的北祠堂了。

现存的北祠堂是清光绪年间由十二世常炳倡议、十三世立仁、立道督工,于光绪五年(1879年)动工,耗时三年,光绪八年(1882年)竣工的。祠堂位于北常后街东北侧,它与国内现存的祠堂相比有三大:一是气势大。整个祠堂分三门四进,步步登高。门厅正七开间,顶部饰五脊六兽,加上石围栏、旗杆、石础、戏楼、正厅、偏厢、献厅、回廊等,组成了一套严谨有序、结构完整的建筑群。再加上匾额楹联、挂落彩绘中表现出来的文化内涵,绝非一般家族所能企及。二是占地大,祠堂院落为长方形,东西宽30余米,南北长70余米,加上东偏院占地近八亩,房屋八十二间。整座祠堂布局严谨、建筑考究、庭院宽敞、错落有序。二院戏楼前空地近 200平方米,可容纳近千人同时看戏赏乐。三是投资大,祠堂修建历时三年,不算用地和装饰,耗银计二万余两,这在当时是一个非常庞大的数字。据记载,光绪年间三两银子便是一家普通农户的全年开支,即修建这座祠堂的花费相当于六、七千农户全年的生活费用。另据车辋村人说,当年北常修建时所用的巨型木材都要远到外地购买,趁冬天沿路泼水结冰拖运回来。所以说,常氏宗祠是现存中华民居中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家族祠堂。

我们看到的常氏宗祠的分三门四进,包括门亭、房宇、献阁、回廊、正殿、偏厢等,组成了一套严谨有序、结构完整的建筑群。

八字照壁:常家庄园祠堂印象(上)在进入祠堂之前,我们不妨先回过头来,看看耸立在祠堂对面的这面大型砖雕影壁。俗话说村不露村为有村,家不露家为有家,从中国传统地舆学上讲,这个不露指的是不露风水;只有保住风水不泄,才能保住、乃至于发展一个家族的福禄吉祥    影壁,从位置上区分一般有三种。一种是位于宅门里面,呈一字形迎门而设的影壁,又称照壁;第二种是座落在宅门外面与宅门相对的影壁,常见的有字形和字形两种;第三种是斜置于宅门前脸的山墙墀头两侧的影壁,也称为反八字影壁。

我们看到祠堂前的影壁呈八字型,制成于清光绪庚子年间(1900年)。它的中间由240个书写迥异的篆书寿字组成。按中国六十花甲子传统,取谐音寿二百四十止,祈愿主人安康长寿;因为240恰好是60的四倍,所以又有祈愿家族人丁兴旺、四世同堂、代代长寿的含义。照壁的两边是一鹿一鹤,在中国民间传说中,鹤为仙禽,鹿为瑞兽;鹤为长寿的象征,鹿则兼有寓义国泰民安、政通人和的吉祥之兆。(《瑞应图》中称:假如帝王为政、适合于先圣的法度而没有缺失,便会出现白鹿),用鹿、鹤、桐、松缔合而成的图案,还有喻含六合同春之意。因为从谐音上读:六同鹿、合同鹤、桐同同、春近松。

旗杆:常家庄园祠堂印象(上)这两根旗杆可不是用来升旗的,它是家族荣誉的象征。在中国古代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制度下,只有家族中有人取得四品以上官位的,才有资格竖立这样的旗杆、享受此种荣耀。否则,任你家财万贯也是不答应的。据记载,常家从兴到衰的整个过程中,出现过四品以上的官员就达46位之多;其中还包括五位从二品的爵位。因此常家的祠堂前就理所当然地竖立起了这样的旗杆。

旗杆高三丈三尺、约11米,由石础、抱柱石、插杆石,旗杆和斗五部份组成。

石围栏雕刻:左为暗八仙:鱼骨、笛子、花蓝、荷花、葫芦、阴阳板、宝剑、蒲扇。右为八吉祥:法轮、宝伞、白盖、莲花、宝瓶、金鱼、盘长、法螺。

抱杆石上的图案为出身渔樵、封候奉君,福寿双全、祥龙护佑,上方雕刻有四头石狮,既表达了主人对家族兴旺的期盼,又有寓意四时如意、四世同堂、家族兴旺的含义。 

祠堂大门:气势不凡的七开间高台歇山式大门。门楼的正中悬挂的常氏宗祠匾额为常氏十三世常立德书写;悬挂在左边的是清代山西巡抚曾国荃所赠艺舟仪济匾(含义为:赞扬常氏在弘扬文化、传播儒学道德上使山西得到了益处);右边为山西巡抚赵尔巽在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奉朝廷旨意赠给常氏世德堂和世和堂的乐善好施匾额,表彰常氏在捐款赈灾中协助朝廷作出的贡献。(据历史记载,光绪二十九年前后,晋中一带并无大灾,可见当时常氏捐巨资赈济的应是外地灾民)两位巡抚的赠匾,一方面反映了常氏家族在经济上的实力和对国家在文化经济方面所作的贡献,另一方面也显示了常氏家族的荣耀。

楹联:卜地辋川百代儿孙承德泽,名堂燕翼一脉先祖绍嘉猷。由十三世常立德书写。大意:祖先选择了车辋这个吉祥之地定居,使子孙后代能够承托祖上之恩德,家业兴旺、代代相传;拾级而上,可以看到祠堂高高的门槛。俗话说高筑门槛广聚财、顺顺当当跨进来。高高的门槛既有保护风水、防止财源外流的寓意,又有让进入祠堂赡仰的后人产生肃然起敬的心理,诚惶诚恐地尊崇先人、接受教诲。

戏台:跨过门槛,进入祠堂前院。如果大家稍微留意一下话,就会发现大门里侧有何与众不同之处了,对了,这就是戏台。原来这外表巍峨的大门内侧,还是一个可以反向使用的戏台。这个戏台,在平时可用做进入祠堂的通道,故又称过道乐亭。前院里没有建筑一座配房,空出了宽敞空阔的院落,就是为了方便族人聚集在这里观赏戏剧演出。  

历史上晋商酷爱晋剧,常家也不例外。在常家商业兴盛时期,每年年终,分布于全国的各号掌柜回来交账后、或家族中有喜庆之事时,都要请班唱戏,热闹一番。一是为了告慰先祖家业兴旺发达,二是酬谢各号掌柜一年来的辛劳。  

我们刚才出入的两个小门是演戏时供演员出入戏台的通道,分别叫作出将、入相;平日里祠堂正门是不开的,族中子弟出入祠堂只能走旁边的两个小门。出将、入相也有祝愿子弟腾达之意。因此,当我们走过出将、入相门后,自然也祝愿各位能够富贵腾达、一帆风顺了。

常家将戏台设在祠堂还有一层含义:除了希望以此来告慰祖先,家业兴旺发达外,还有同时也为祖先唱戏,请他们与后代同乐的意思。  

戏台匾额:义关风雅。此匾是山西巡抚曾国荃因世和堂(北常总称)世代以儒教传家,为褒奖其家族在经济、文化上对山西省做出的贡献,经奏请朝廷后赠予常家的。风雅:风,国风;雅:大雅、小雅。均为诗经中的名篇。这里泛指以诗经为代表的古文化,又指儒雅之气。大意为:常氏家族在经济、文化上为山西地方上所做的众多贡献和义举,都是由于其世代以儒学传家、德义双馨所致。  

联:双蜚雕鹗云霄志,累叶缥缃忠孝经。由清代郭书写。蜚,意同飞;雕,鹗,皆为善翱翔的大鸟。累叶,即累世、历代的意思;缥,淡青色的丝织物;缃,浅黄色的帛,古代一般用淡青色与浅黄色的丝帛做书套。大意为:子孙能有雕鹗凌云的志向,是因为有了历代相传的忠孝经典书籍。  

老槐树和松柏:院落里种植的槐树和松柏,取其槐荫子孙、万代长青之意。西面的龙槐,虽然树干不算粗壮,却是光绪八年(1882年)北祠堂落成时,由常氏十二世常恰从俄罗斯带回所植,距今已有120多年的历史。  

二门匾额:光前裕后。由清代常立屏书写。意思是:要时刻遵从常氏崇尚品德、勤奋创业的传统,让先辈在九泉之下感到安慰与荣耀,并为后人作出表率和楷模。  

联:胜地临涂水源之远流之长绵延支派,华宗聚辋川霜以栖露以惕感慨春秋。由清代温晋昌撰,常立屏书写。胜地,名胜之地;涂水,横贯榆次境内潇河的古称谓;华宗,华贵的大宗族。大意是:常氏选择了这片临近古涂水的胜地,历经数百年,像涂水一样源远流长、不断发展,现在已经成为当地的巨族大户了。作为旺族的常氏家族生存在车辋这块沃土上,要时刻提醒家族每位成员,不能忘记先辈创业的艰辛,警惕被富贵荣耀冲昏了头脑,而违反了先辈的遗愿;进无论做人和做事,都要时刻铭记春秋礼乐的大义。  

祠堂二门:常家庄园的建筑有众多的砖、木、石雕和挂落、彩绘作品,这些形成了常家庄园建筑的一大特色,即建筑必有图,有图必有意,有意必吉祥。  

我们看到祠堂二门,通天挂落上是精美的双层镂空木雕,雕刻非常娴熟,错落有致,此图案为松鹤长青、延年益寿之意。松为百木之长,长青不老;鹤称百羽之宗;相传服松脂可延寿成仙,成仙后又能羽化为鹤;两者合而为一,则寓义吉祥长寿。所以便有了千岁之鹤依千年之松的说法。西侧为寿桃,取其长寿之意。东侧为葡萄,取多子多孙、绵延不断之意,还有取经商一本万利的意思。  

祠堂二门厅匾:商山采芝。清同治十一年,车辋乡里七十余人联名为常氏十二世常龄所立的功德匾。常龄,字锡九,精通医术,常为乡里看病,而从来不收医资。人称其为一柱香先生。此匾正是以秦末汉初时的隐士高人商山四皓来赞颂常龄有高尚品德。  

跨过二门的门槛,前面就是祠堂的正院。在二门里侧,三间门道由隔扇遮挡。在平时,中间门道的隔扇是紧闭的,其用意如同仪门的格局,即在平时,人们只能从两边进入正院。只有在大年初二、冬至节等全族进行祭祖仪式时,或者在举行婚丧典礼、生子添丁等大型活动的时候才能开启。(网络文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